一、 国际动态
1、教育部:2012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
一、总体情况: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比2011年增加了35,719人,增长比例为12.21%。
洲别 |
总人数 |
占总数百分比 |
比上年增减人数 |
同比增减 |
亚洲 |
207,555 |
63.22% |
19,684 |
10.48% |
欧洲 |
54,453 |
16.58% |
7,182 |
15.19% |
美洲 |
34,882 |
10.62% |
2,549 |
7.88% |
非洲 |
27,052 |
8.24% |
6,308 |
30.41% |
大洋洲 |
4,388 |
1.34% |
-4 |
-0.09% |
二、按国别排序前15名:韩国63,488人,美国24,583人,日本21,126人,泰国16,675人,俄罗斯14,971人,印度尼西亚13,144人,越南13,038人,印度10,237人,巴基斯坦9,630人,哈萨克斯坦9,565人,法国8,386人,蒙古8,210人,德国6,271人,马来西亚6,045人,新加坡4,250人。
俄罗斯超过越南居第五位,印度尼西亚超过越南居第六位,马来西亚超过新加坡居第十四位,其它国家人数排序与2011年相同。
三、按省市排序前10名:北京77,706人,上海50,557人,广东20,940人,天津19,076人,浙江17,461人,江苏17,425人,辽宁16,694人,山东13,770人,湖北11,535人,福建9,541人。
四、按学生类别统计: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133,509人,占来华生总人数的40.66%,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14,672人,同比增加了12.35%。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36,060人,比2011年增加了18.71%,其中,硕士研究生27,757人,博士研究生8,303人。非学历留学生194,821人。
五、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28,768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76%;自费生299,562人,占来华生总数的91.24%。(李萍)
2、欧盟发起全球大学多维排名项目
今年,欧盟启动了“全球大学多维排名”项目,试图对不同类型大学进行分门别类评价,以帮助学生、教师、家长等利益相关者了解大学各方面表现。排名囊括大量指标,主要涵盖五大维度:教学质量、研究声誉、知识转化、国际化和区域参与。“全球大学多维排名”向用户在线提供两类排名:机构整体排名和机构在某具体领域的排名。
当前流行的世界大学排名方法主要关注大学绩效的一个维度,即研究,尤其是“硬科学”方面的研究,而忽略了大学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教学质量和社区推广方面的表现。这种流行的大学排名方式,只有利于那些世界顶尖级研究型大学,而其他许多大学则受到忽略。欧盟委员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倡议发展新的大学排名方法。
多维排名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方便的、透明的和可比较的大学信息,包括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在结构和绩效上的各种特色,以便学生、教师、家长等各利益相关方能了解大学在各领域的表现,帮助他们在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中做出选择,同时也帮助各机构更好地定位自己和提高教学质量与绩效。多维度评估、按绩效排名和用户导向是该排名体系的三个基本出发点。
为此,欧盟牵头成立了高等教育和研究绩效评估协会( Consortium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erformance Assessment,简称CHERPA),专门负责该评估项目。CHERPA由多家欧洲教育评估领域领先的研究机构组成。
全球大学多维排名于2013年1月底在欧盟轮值主席国爱尔兰都柏林会议上正式启动。在这一阶段,多维排名体系会对500所高等教育机构在机械、电子工程、商学和物理四个研究领域进行首次尝试排名。之后,更多的大学和更多的领域会被囊括到该排名体系中。2013年上半年将邀请大学报名参加新的排名,第一轮结果将于2014年初取得。
全球大学多维排名的维度及指标体系
维度 |
院校层面的指标 |
学科领域的指标 |
教学 |
教学支出 |
生师比 |
毕业率 |
毕业率 |
跨学科学位项目数量 |
实验室经费投入 |
毕业生就业率 |
学术人员资质 |
获得学位所需时间 |
毕业生就业率 |
|
跨学科学位项目数量 |
|
与就业相关的课程 |
|
专业中是否包含工作经历 |
|
计算机设备 |
|
学生性别比例 |
科研 |
科研支出 |
外部科研经费收入 |
竞争性经费来源 |
科研出版物产出 |
科研出版物产出 |
博士教育产出 |
博士后职位数量 |
领域标准化引用率 |
跨学科科研活动 |
|
领域标准化引用率 |
|
高引用率科研出版物的比例 |
|
艺术成果产出 |
|
科研成果获国际奖励数量 |
|
知识转化 |
知识交换的激励情况 |
高等教育领域外的学术人员比例 |
第三方经费 |
通过颁发执照许可获得的年收入 |
校企合作出版物数量 |
合作产生的专利比例 |
专利数量 |
与私营企业合作的科研合同 |
科技转化办公室规模 |
颁发执照许可的数量 |
所提供的CPD课程数量 |
获得专利数量 |
合作产生的专利比例 |
校企合作出版物 |
高校衍生公司数量 |
|
国际化 |
通过外语教学的项目数量 |
接收及派出学生的比例 |
国际学术人员比例 |
国际毕业生就业率 |
国际博士生毕业率 |
国际学术人员比例 |
国际合作科研出版物数量 |
国际科研经费收入 |
联合培养的学位项目数量 |
学生满意度:专业国际化程度 |
|
国际合作出版物 |
|
国际学生比例 |
|
学生满意度:专业的国际定位 |
区域参与度 |
在本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 |
与本地区企业合作的学位论文数量 |
本地/区域性来源收入 |
在本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 |
地区性合作科研出版物数量 |
本地区参与继续教育的人数 |
与本地商业机构的科研合同数量 |
在本地/区域实习的学生数量 |
在本地/区域实习的学生数量 |
对中学生开放的暑期学校/课程情况 |
(李萍)
3、德国高校对中国学生依旧极具吸引力
多年来,中国学生一直是德国高校外国学生中人数最多的群体。2010年里,共有将近22800名直接来自海外的中国学生就读于德国高校。紧随其后的是9800名俄罗斯学生和8500名波兰学生。
近几年来,中国人对赴德留学的兴趣与日剧增,从留学签证的签发数量即可看出:2009年,签发给中国学生的签证共计7008份,2010年增长了4%(7285份),而2011年则增长了14%(8335份)。吸引外国人赴德留学的原因主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学历。此外,较低的生活成本、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及极低的学费也是吸引中国学生的重要原因。
尽管每年新入学的人数逐年递增,但在德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在下降。例如2006年尚有超过2.6万名中国学生在德国高校登记在册,之后人数就逐渐下降到了2.3万名以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留德的中国学生成绩优异,较之过去,他们能更快地完成学业和按时毕业。本科和硕士学制的变革也使得完成学业所需时间得以缩短。另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通过中德间交流项目出国留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综上所述,赴德留学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他们完成学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大。(张艳)
4、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发布 清华北大进前50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3月4日发布新一期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包括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在内,美国共43所大学入围百强。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排名进入前50。
与去年相比,榜单前三甲没有变化,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第四到第十位是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京大学和耶鲁大学。从国家来看,前百名高校中美国有43所,随后是英国9所、澳大利亚6所,日本、荷兰和德国各有5所高校入围。
从2011年以来的榜单变化趋势来看,美国高校虽然一直占据百强中近半数,但数量从45所下降到43所,英国高校也从12所降至9所。东亚地区高校普遍有所进步,日本一直是这一地区入围高校最多的国家,但排名均有下降,而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高校排名有所上升。
中国内地有两所大学入围百强,分别是名列第35位的清华大学和列第45位的北京大学,但比去年排名第30位和第38位均有所下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从2004年起开始举办世界大学排名活动,其榜单已成为颇受全球高教界关注的参考指标。该刊从2011年开始发布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作为“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补充。声誉排行榜更强调高校的品牌价值,反映各高校在吸引人才、商业投资、科研伙伴等方面的竞争力。今年的声誉排行榜邀请近1.7万名全球知名学者参与投票调查。(吴和林)
5、留学生数量下滑 新西兰将建长期规划振兴留学产业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援引新西兰英文先驱报消息,从2009年至今,新西兰政府尽管全力推动教育产业,但移民局新发放的学生签证,数量还是减少了近四分之一,国际学生数量大幅下降。
移民局总经理Stephen Dunstan表示,2009年,共有46,000名海外学生首次获得学生签证,去年这个数字下降到34,700。这主要问题是因克莱斯特彻奇市地震使海外留学生数量减少了36%,加之全球经济衰退和新西兰元强势所导致。Dunstan还说,全球范围内,出国留学的人数也在下滑。去年,澳大利亚高校注册入学率也下降了8.5%。Dunstan表示说,学生签证数量下滑不等于实际入学人数的减少。因新西兰移民局为扭转留学下滑局面,出台了一系列挽救措施。包括旅游工作签证(WHV)持有者可申报读六个月以内的课程;访问签证持有者可以就读短期课程等。
近日,新西兰移民部长Michael Woodhouse表示,政府正建立一个远大的国际留学目标,在2025年之前希望能将教育产业的产值翻倍到40亿元。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计划降低体检费用,加快签证审批速度,并给予语言留学生的工作权利。
国际教育集团(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roup)发言人Paul Chalmers表示,新西兰质量较差的私人教育机构,已经影响了新西兰教育产业的形象。(阮劭)
1B二、 他山之石
1、法国驻华大使馆推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
近日,法国再次推出新的France Excellence奖学金项目,该项目由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和法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处设立,旨在协助中国优秀学子实现其留学计划。
该奖学金项目针对赴法就读硕士项目的学生开设,包括每月750欧元的补贴和大学生社会保险,此外奖学金获得者在抵法第一时间即有权享有个性化的接待和租房服务,同时可以参与众多的文化和社交活动。
据介绍,该项奖学金专门为1986年10月2日后出生、现居住于中国的中国籍学生而设立,并要求申请者已获得或将于2013年获得本科学位,在校学习成绩优异。
申请条件 :
目前在中国居住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本科文凭获得者或本科大四在读,希望在法国注册硕士第一年课程
讲法语或英语,或者已开始法语学习
专业领域:
自然科学 / 工程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城市规划 / 可持续发展 / 环境
新闻 / 信息与传播学
申请截止日期:2012年4月20日(吴和林)
2、2013年度法中科学及应用基金会博士后项目第二轮选拔工作启动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法中科学及应用基金会(FFCSA)合作设立的法中科学及应用基金会博士后项目(FFCSA/CSC Cooperation Program),目的是资助双方优秀博士后青年学者到对方的研究机构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推动中法两国相关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促进中法科技合作与交流。
该项目的特点是合作层次高--法中科学及应用基金会(FFCSA),由法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创建,由留学基金委负责从教育系统选拔候选人,该项目留学归国人员大多能在原单位承担科研重任;资助力度大—中方负责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及国内的法语培训费,奖学金生活费由中法双方共同资助(中方1300欧/月;法方1200欧/月)。
2013年该项目第二批选拔工作已经启动,选拔人数最多不超过25人,留学期限为18或24个月。向法方申报工作已于2月25日开始,将于6月1日结束;向留学基金委申报工作将于3月11日开始,于6月1日结束。具体操作要求、时间安排请参见留学基金委网站http://www.csc.edu.cn/Chuguo/8c2e123fdaee4590bd97fda9c4eb919b.shtml (李萍)
3、湖北省首个中外合作学士学位教育项目获批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收到教育部批复,正式批准该校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这是湖北省省首个由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学士学位教育项目,也是全国艺术类专业中的唯一一个项目。今年第一年招生,交互媒体和动画设计两个专业各招生50人,参加中国高考艺术类本科线以上的考生都可报名报考,采取自主招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者,可获得英国威尔士大学颁发的艺术设计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国家承认)和理工大颁发的艺术设计课程结业证书。
成立于1893年的威尔士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大学,由英国查尔斯王子担任校长。此次双方开展合作,将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进行课程教学,培养复合型动画设计及交互媒体设计专业人才。(李萍)
4、日本6所国立大学合作加强对外交往促进留学生交流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日本千叶大学、金泽大学、新潟大学、冈山大学、长崎大学、熊本大学这6所国立大学当地时间6日宣布,已缔结一份综合性合作协议将就培养国际化人才等进行合作。4月将共同设立“国立六大学国际合作机构”,帮助日本人赴海外留学并接受外国留学生。此外,还考虑利用规模效应,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合作。
6所大学已开始就与东南亚顶尖大学组成的“东盟大学网络(AUN)”合作进行协商,8月将在泰国曼谷与AUN共同举办夏季讲座。
今后还将制定与国外大学互相认可学分的制度,力争2015年度后开始实施。
此外,6所大学还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开展共同研究,并正在就合作在互联网上进行基础课程教育等展开探讨。
金泽大学校长中村信一在记者会上表示:“6所大学在历史和规模上有共通之处,有着共同的课题。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大学的存在方式正接受考验,希望团结力量共同求存。”(李萍)
5、2015年四成清华本科生将具有海外交流经历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透露,到2015年,清华大学将有40%的本科生有海外留学经验。
陈吉宁称,清华大学非常注重校园环境国际化、区域化的建设。按照目标,到2015年,清华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将有40%有海外留学的经验;而博士生有望达到80%。
同时,清华大学将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国外更多留学生到清华读书,到2015年,在清华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将达到10%。(李萍)
3B三、 港澳台动态
(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举行癸巳年春节晚宴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 (驻沪办) 3月6日在武汉新世界酒店举行癸巳年春节晚宴,与约150名来自湖北的政府领导、高校,以及香港在鄂商界代表共贺新春,我校港澳台办主任王琍应邀出席。驻沪办主任谭惠仪女士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在筹备驻湖北的办事处,将为进一步促进香港与湖北的合作和共同发展而努力。
(2)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启动 近3000名中小学生报名参赛
中新社香港3月9日电,主题为“开拓国际视野 了解中国外交”的第七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9日在港启动。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姜瑜介绍说,报名参赛的中小学生已有近3000人。
此次竞赛由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和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合办。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已成功举办六届,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参赛的中小学生和市民超过17万人。本届竞赛将于今年3月到7月间举行、为期5个月,竞赛面向全港中小学生,优胜学生队伍将赴内地参观访问。
(3)香港浸大校长:两地合作可“楚才晋用”
据新华社消息,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3月3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内地和香港可以在教育方面进行人才交流与合作,‘楚才晋用’,邀请国际级的大师去上课,拓展内地学生的视野” 。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他,比较关心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的问题。
据了解,包括香港浸会大学在内的一些香港高校,正与北京、上海等内地高校进行联合培养计划,通过交换生等方式,共同培养人才。在陈新滋看来,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体验不同的教学理念,眼界会变得更广,比较容易和国际接轨。
(1)澳大代表团访沪浙高校推研究生课程
据澳门大学3月8日消息,为进一步向中国内地高校推广澳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日前在澳大研究生院代院长傅晓青教授带领下,由十一名澳大教职员组成的代表团赴上海、浙江两地共五间著名高校参访,向当地高校介绍澳大研究生教育的最新发展情况,探求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代表团一行先后拜访了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及复旦大学,他们向到访学校详细推介了澳大研究生教育的最新发展,具体包括澳大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定位、各学院研究生课程的设置,研究生推免招生计划,以及新校园的建设情况。此次访问极大地增强了该地区的高校对澳大研究生教育的了解。
(2)澳门科技大学庆祝建校13周年
据凤凰网报道,为庆祝建校13周年, 澳门科技大学于3月1日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亮灯仪式,澳科大校领导在师生以及教职员的见证下,点亮了行政大楼门外“MUST”字样,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庆月活动揭开序幕。
13年来,澳科大的发展备受澳门社会,澳门特区政府以及国家的关注。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教职员、研究者、行政人员、校友、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已发展成为本地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并已位列两岸四地最年轻的百强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澳科大将会注重“质量、创新、发展”,努力建设成一流的国际化综合型大学。
3月6日,澳科大与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两校的国际化发展。
(3)澳大创业学会办交流计划 赴台取经吸创业经验
据澳门大学3月6日消息,澳门大学学生会创业学会举办海外交流计划“赴台湾交流──创业文化之路”, 让学生走出澳门,到邻近地区学习创业知识。是次活动统筹、创业学会总务部部长罗浩贤同学表示,希望透过计划让同学踏出创业第一步,认识和感受台湾文化特色,吸收当地的创新意念,并与当地高校学生交流创业心得。
参与交流的学生将于本年五月廿二至廿七日赴台湾成功大学、高雄大学、东海大学等中南部高校访问,亦会参观访问民间企业,并参与当地举行的台湾创业加盟大展,期望参加者能吸取当地的创业成功之道。
(1)台湾籍代表关切两岸青年议题
据新华网3月8日报道,“人才”“教育”“就业”“医保”……这些词汇可以分开讨论,在台湾代表团,则统摄于一个议题之下被代表们从各自角度剖析——两岸青年。
孔令智代表认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两岸高校在合作办学方面应当加强。他还建议,大陆相关部门抓紧建立和完善对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才的科学评价和考核方法,积极开展台湾专业人才的选聘、职称评定、资格考试和认证等方面的试点工作。
张晓东代表则建议,扩大对大陆台生的资助规模,特别是加大对台湾农村青年、少数民族青年等的支持力度。
陈军代表关注的,是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以及毕业后在大陆就业的台生就医的问题,她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对台生在大陆就医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并出台针对在大陆就业台胞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
(2)去台湾读大学不是梦,只要达到本省二本线
据新快报报道,今年是台湾高校赴大陆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陆生赴台读大学”这一“新鲜事”也渐渐拨开迷雾,越来越多考生把去台湾读大学当作一个新的选择。
“现在去台湾读大学门槛不算高,只要达到本省二本线就行了,台湾高校刚开始来大陆招生,竞争相对较小,那些想体验与大陆不一样学习氛围的考生可以把报考台湾高校作为自己求学的另一个选择。”广雅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庾志成告诉记者,去年3月份开始,就陆续有台湾的高校来学校做宣讲,“对台湾高校有兴趣的考生最近一段时间可以关注这方面的宣讲信息。”
据悉,台湾高校报名时间为每年的5月,一般在4月就会公布当年的招生简章。台湾高校属于独立批次招生,即使被录取了,也不影响正常的高考录取。
(3)台湾大学新校长11日可望出炉 6名候选人中产生
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网报道,台湾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10日表示,11日晚间将开会并投票,选出新校长人选后,再送台当局教育部门备查,新校长人选最快于11日晚揭晓。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将在6月卸任,台湾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将投票选出新校长人选。6名候选人包含前台大副校长包宗和、台当局“国科会主委”朱敬一、前台大管理学院长洪茂蔚、前云林科技大学校长杨永斌、台大医学院长杨泮池、台大副校长罗清华。
台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共有21位委员,包含7席教师代表、1席行政人员代表、1席学生代表、9席校友代表及社会公正人士、3席“教育部”代表。
(本期责编:李萍 董珊 编审:柯常青 王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