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动态
1、习近平:将向加勒比提供千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正在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在西班牙港为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午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统卡莫纳和夫人、总理比塞萨尔,苏里南总统鲍特塞,圭亚那总统拉莫塔尔,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巴巴多斯总理斯图尔特,牙买加总理辛普森-米勒,巴哈马总理克里斯蒂,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安提瓜和巴布达副总理洛弗尔等应邀出席。
习近平宣布,为了给中加合作再加把劲,中方愿在积极推动落实第三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举措的基础上,加大对加勒比国家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包括向双方商定的项目提供相关支持,今后3年建设一至两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加方派遣100名医疗队员,为加方培养100名在职研究生,提供1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希望这些举措有利于双方合作。
2、留美学生就业严峻 多数中国文科生打道回府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都说今年是国内大学生最难就业的一年,而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生而言,最难就业季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今年,六成人事经理无招人计划,只有16%的美国大学生在4月1号之前找到工作。而最难找工作的当属中国文科留学生。2013年即将毕业的人只有16%在4月1日前找到工作。另外,一个雇主调查发现,500个公司的人事经理中, 58%表示今年不打算招收新的大学毕业生,有计划招人的2/3表示只会招1、2个人。
到今年4月份,全美的失业率是7.52%,21岁到24岁的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为8.8%,比2007年高三个百分点,不充分就业率为18.3%,几乎是2007年的一倍。由此可见,美国大学生就业市场还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对于留学生来说就更困难了,而对于学文科的中国留学生来说那是难上加难。
3、日本频伸橄榄枝 中国留学生在日就职改善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每年4月,日本大学生都会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对于日本大学生来说,今年是个不错的年份。在经历了找工作的漫漫长路后,绝大部分日本大学生都找到了“东家”。日本厚生劳动省、文部科学省近日发布的2013年(4月1日)大学生就业率报告显示:日本大学生就业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为93.9%。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就职情况也大为改善。
日本法务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留学生在日本就职人数为4874人,2011年就职人数为5344人。在“3·11大地震”导致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留学生在日就职人数反而增加了9.7%。
为留住更多留学生,最近,日本文部科学省将对以亚洲为中心的20个国家、地区的学生实施入学“包分配工作”制度。目前这一计划已经进入细节探讨阶段,将被写入文部科学省2014年度的预算中。此外,日本京都府也决定年内向日本政府申请建立“大学特区”。申请被批准后,在京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将可获永久居住权。
4、澳议案提高留学亚洲贷款额
近日,澳大利亚国会通过一项议案,规定澳大利亚学生若选择去中国等亚洲国家留学,那么澳政府将增加为其提供的贷款额度。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部长克莱格·艾墨森表示,通过这项政策,10000多名澳大利亚学生将能够获得政府提供的较为宽松、灵活的助学贷款,令他们赴亚洲求学之路更加顺利,同时方便他们在亚洲的学习和生活。
此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宣布,澳大利亚的大学将会在未来4年获得高达8370万美元的政府额外拨款,用以增加澳大利亚学生学习一门亚洲语言的机会。
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远景规划,到2025年,要把对亚洲的学习和研究作为澳大利亚学校课程的核心部分。届时,所有的澳大利亚学校都将至少与一所亚洲学校建立联系,以支持针对亚洲语言的教学。
二、他山之石
1、英国电信集团主席瑞麦克爵士做客清华企业家讲堂
5月29日晚,英国电信集团主席、英国易捷航空公司主席、巴克莱银行董事、麦格劳-希尔公司董事、英国财务汇报局董事瑞麦克爵士(Sir Michael Rake)应邀做客“清华企业家讲堂”并发表主题演讲。
演讲中,瑞麦克爵士首先展望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他认为中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会不断增强,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在地缘政治和安全稳定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后,瑞麦克爵士分享了他对未来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五个趋势,分别是:第一,中国国内服务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将会使中国领导层进一步的开放市场并使中国进一步加大在水资源、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需求;第二,中国将会在全球金融市场和外商直接投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贸易政策格局发生的变化将会使中国进一步来获得更多市场的准入以扩大出口; 第四,政策上的分歧将会使中国和美国或欧洲在贸易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摩擦,但合作会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 第五,新技术驱动的全球化趋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快商业、社会和政治生活进程。
2、 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去年五月,克罗地亚第一家孔子学院在萨格勒布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在萨大孔子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萨格勒布市副市长、萨大校长、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申知非等纷纷来到萨大,参加孔子学院的“生日庆典”。萨大校长表示,一年来,萨大孔子学院发展迅速,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克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交流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申大使表示,萨大孔子学院自建院以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办院之路,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萨大孔子学院已成为克罗地亚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促进了中克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友谊,也为推动中克经贸合作贡献了力量。
为了迎接建院一周年,萨大孔院还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中国文化周” 活动。记者看到,在活动中,本地小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中国书法和山水画,很多年轻人则兴致勃勃地在孔子学院里打起了咏春拳。在萨格勒布市的博物馆里,中国茶道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由于萨大孔子学院的中方院校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加上克罗地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因此在文化周期间,孔子学院还与克商会合作,举办了首届中克商务论坛,来自中、英、丹麦、斯洛文尼亚等国的商务专家就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进行了探讨。
萨大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严立东教授告诉记者,克罗地亚人学习中文的热情非常高,由于场地有限,孔子学院内部课堂从开班以来就基本处于“客满”状态,很多有兴趣学习中文的学生甚至需要等几个月时间才有机会进到课堂学习。目前孔子学院在内部课堂除了开设语言课程,还设立了内容丰富的中国文化课程,比如武术、太极拳、中国象棋、麻将等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项目。孔子学院还在当地数所中小学设立了“孔子课堂”,为低龄学生普及中国国情和文化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学院曾遇到过一个特殊的学生韦斯娜,她被查出患有癌症时正在孔子学院上中文课,为了治病不得不中断课程。但在化疗一段时间后,韦斯娜又来到孔子学院,希望继续学习中文。她对孔子学院老师说,对于克罗地亚人来讲,中文是非常难的语言,需要动脑子才能学好。她觉得自己由于长期接受化疗而智力受损,希望通过继续学习中文来“保护智力水平”。在了解到韦斯娜无法再按时到孔子学院上课后,学院特地派了志愿者到她家里为她“开小灶”。韦斯娜大为感动,同时也增强了学习中文的决心和战胜病魔的信心。
3、北大加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线课程项目(edX)
5月21日,edX(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线课程项目)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在除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的高校之外,edX首次增加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在内的6所亚洲高校。这15所高校的加入,将为edX带来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课程。
edX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建的免费在线课程项目,目的是建立世界顶尖高校相联合的共享教育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推广网络在线教育,目前已经拥有超过90万的注册者。
2013年3月,北大发布了《北京大学关于积极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学校一直致力于积极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据校长助理李晓明介绍,按照学校的规划,2013年9月,第一批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将上线,5年内争取建设100门网络开放课程。学校与国际上先进的在线课程支持平台合作,对于提升北大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北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三、外事新闻
1、校长杨宗凯访问美国微软公司和肯恩大学
近日,我校校长杨宗凯教授应邀访问美国微软公司总部和肯恩大学,分别就工程中心与微软公司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合作研发、推广与应用,以及与肯恩大学的师生交流、教学科研合作以及教师教育交流进行磋商,达成多项共识。
在微软公司总部,微软全球高等教育项目高级主管吉姆·普塔申斯基(James Garner Ptaszynski)通过详实的图片和数据详细介绍了微软公司目前正在实施的教师教育计划(Teacher Education Initiative,简称TEI)。吉姆说,TEI项目旨在融合教育、技术与知识,充分发挥三者各自的优势,为未来教育提供一个创新性理念和平台,培养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微软公司高级主管John Rivera-Dirks和Jonny Chambers分别介绍了Windows 8和相关产品的性能以及Office 365在美国企业和教育界的应用。据悉,Office 365 是目前唯一一个基于 Web 并且与 Microsoft Office 完全兼容的服务,是含有云存储空间的完整的 Office 软件,这一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教育应用软件多平台交互和共享的问题,为我校工程中心研发的学科教育工具提供理想的推广平台。
会谈结束后,杨宗凯一行还参观了微软公司展示厅和数据研发中心。在微软公司研发中心,杨宗凯一行参观访问了微软公司目前最先进的第四代数据中心设备,了解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肯恩大学期间,肯恩大学校长达伍德·法拉伊(Dr. Dawood Farahi)在校长办公室接待了杨宗凯校长一行并举行会谈。法拉伊总结了该校与中国合作的情况,他特别提到了目前正在筹建的温州肯恩大学进展情况。他说,自2006年以来,肯恩大学积极开展与中国高校的合作。他非常高兴看到两校已经启动了一些务实的科研合作。杨宗凯感谢法拉伊校长的热情接待,他表示两校有着相同的办学历史和优势,在中美两国的教师教育中都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希望,双方能够充分发挥优势,相互学习,促进两校深层次,宽领域的教师教育合作。
访问期间,杨宗凯一行还分别与教育学院院长苏珊·伯乐斯托克(Dr. Susan Polirstok)、理学院院长张志先(Dr. George Chang)和SITE协会主席迈克·谢尔逊(Dr. Michael Searson)就两校具体合作项目进行深入交流。经协商,肯恩大学和SITE协会同意为我校今年7月举行的教师培训提供支持,选派专家来校讲学并介绍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双方同意加强两校科研合作,拟建立环境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为两校联合申请中美相关科研经费创造条件。
此次访问不仅拓宽了我校与美国高校和企业在未来教育信息领域的合作渠道,提高了开展国际合作研发的能力,更夯实了双方在教师培训和合作科研方面的合作基础。
2、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会议在校召开
6月4日,我校与印尼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会议在校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副校长李向农、泗水国立大学校长Muchlas Samani、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靖、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Ali Mustofa以及有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李向农对印尼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肯定了两年多以来两位院长工作下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希望通过孔子学院加强两校的文化合作交流,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说,为了促进两校之间的文化交流,我校将在今年9月派出由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音乐学院及外事处组成的大学生艺术团赴泗水国立大学进行巡演,希望泗水国立大学予以支持。
Samani校长对我校表示感谢,他表示泗水国立大学是以培养老师为主的大学,泗水国立大学的中文系在孔子学院的帮助下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他希望能够派遣泗水国立大学的老师来我校参加培训。Samani校长认为孔子学院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学习汉语的教育机构,它更是一个中印双方文化交流的平台。他希望通过孔子学院双方互相了解对方文化,为双方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随后,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Ali Mustofa与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靖就2012年的工作总结及2013年的工作规划向在场人员做了汇报。双方就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交流,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据悉,我校拟为赴泗水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开设印尼语培训班,并邀请泗水国立大学派遣老师为我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讲述介绍印尼的文化与风土人情。
3、我校留学生喜获“留动中国”全国总决赛亚军
5月30-6月2日, 首届“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全国总决赛在青岛开战,我校代表队,以湖北省分赛第一名,九州赛第二名的身份挺进决赛。总决赛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8支在华留学生队伍参加,在为期4天的赛程中,共进行了三对三篮球比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才艺展示、定向越野等对决。我校代表队顽强拼搏,克服种种困难,喜获全国总决赛亚军,仅次于东道主山东大学。
“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活动颁奖晚会”于昨晚在中国石油大学体育馆举行。我校留学生纷纷上台领奖,定向越野获第一名,三对三篮球赛获得第五名,才艺展示获得第六名,民族传统体育获得第十名。同时,代表队中我校选手李迪(摩尔多瓦籍)获得黄岛开发区形象大使的称号。
“留动中国”分为基层选拔赛、九州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以体育赛事为基础,综合文体才艺为延展,通过体育搭台、文化唱戏的平台全面展示在华留学生的健康积极形象和青春风采,让留学生充分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美丽中国的发展历程。
四、港澳台动态
台湾部分
(1)台湾地区招大陆学生博士班发榜 缺额逾5成
中新网5月31日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地区“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公布陆生赴台就读研究所分发结果,共49校、招收631名陆生,比去年提升;硕士班缺额率3成2,博士班缺额逾5成。
台湾地区“陆生招联会”今天(31日)表示,今年陆生赴台就读研究所硕士班核定名额共891名,最后录取528名,缺额率约3成2,博士班核定名额227名,最后录取103名,缺额率近5成4;硕博士生共计录取631名,和去年招收329名相比,增加将近1倍。
据“陆生招联会”统计,今年录取最多陆生的学校仍以台大录取114名最多,其次是台湾政大80名、台湾清大61名、台湾成大52名、台湾交大44名;录取生以厦门大学43人最多,其次是浙江大学34人,中山大学26人;录取最多的学类为电资工程,其次是企业管理、财务金融、一般法律。
为鼓励陆生多选志愿,戴谦也表示,今年调降报名费,陆生选2个以上志愿,只要缴交2个志愿的费用(新台币2700元),因此今年陆生所选的平均志愿数也比去年增加1个,连带增加陆生的录取机会,而今年研究所招生情况已比去年成长9成,相信未来招生结果还会更好。
(2)台湾国学教材首进大陆课堂 近30所中学7月试点
中新网5月29日报道,新学期,包括北京四中在内的全国近30所中学的高中生,将用上来自台湾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教材。近日,中华书局引进了台湾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为《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这套教材将于今年7月正式面世,并于新学期在全国近30所中学开展试点教学,而这也将是台湾高中国学教材首次走进大陆的课堂。中华书局此次引入的这套教材,已在台湾使用了60年之久。据了解,这套教材分为上下册,其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共分为22个单元,分别选入了《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
(3)海峡两岸心理健康研讨会下月举行
从东南网获悉,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台湾心理治疗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承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心理健康研讨会将于6月13至14日在福州举办。
届时研讨会将邀请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知名的女性婚姻治疗师李子勋先生,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王浩威先生,台湾团体治疗学会理事长陈若璋女士,以及海峡两岸五十多位资深的心理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魅力女性,幸福家庭,和谐社会”主题。
本届研讨会执行主席、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林芳女士表示,两岸同根同源,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但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性。研讨会的举办将促进海峡两岸心理学界的交流和沟通,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两岸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
香港部分
(1)香港9大学28名金融专业大学生将赴沪交流
中新社香港5月27日电,来自香港9间大学的28名金融专业本科生,将于下月启程,前往上海进行为期六周的交流和考察,以加深对沪港两地金融体系和财经市场运作的了解。
“2013沪港金融专业大学本科生交流及考察试点计划(试点计划)”启动礼27日在港举行。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香港和上海作为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至为重要。参与试点计划的香港学生将于6月13日启程,在上海逗留六周,期间会到当地企业体验工作,与上海学生交流,并参观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上海期货交易所。参与计划的上海金融大学生则会于7月中访港。
据悉,沪港两地于2010年签署《关于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备忘录》,同意在证券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互设,及金融人才培训和交流四方面加强合作。试点计划在2012年首次试行,共有22名香港大学生和22名上海大学生参与,今年参与计划的学生及金融机构数目均有所增加。
(2)北京大学在香港举办政经文化沙龙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北京大学香港政治经济文化沙龙第十讲5月28日在香港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围绕“北大梦”和“中国梦”,发表题为 “圆梦北大、筑梦中华” 的主题演讲。香港社会各界200余人参加沙龙。
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15周年。长期以来,北京大学与香港地区各界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北京大学的发展建设得到了香港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朱善璐一行的香港之行,正是为感谢香港同胞对北京大学的关怀与帮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感召下,北京大学提出了“2048远景规划”和“三步走”战略,力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做出北大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北京大学香港政治经济文化沙龙创办于2005年10月,已经举办9次公开活动,每次均邀请经济或政治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就社会热点问题发表主题演讲。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北大为香港培养了一大批爱国爱港的优秀人才。目前,共有226名香港学生在北大学习。北京大学还举办了近30期“北京大学国家事务研习课程”,共培训1000多名香港特区政府高中级公务员和部分外籍公务员。
(3)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率团访问韩国
据香港《星岛日报》网站5月28日报道,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将率领香港代表团于6月1日访问韩国。在这次官式访问期间,吴克俭会与韩国教育部官员及学者会面,就幼儿园教育及信息科技教育交换意见。
代表团会参观韩国的幼儿园、初等学校及梨花女子大学校,亲身了解当地幼儿园教育及电子教科书的最新发展。他们亦会参观首尔幼儿教育振兴院、首尔教育研究情报院教授学习支持中心,以及韩国教育研究情报院和三星电子。
吴克俭将趁此行与在韩国升学的香港留学生及当地商界领袖聚会,介绍香港的最新发展,并听取他们分享日常生活的情况。随同教育局局长外访的代表团成员包括免费幼儿园教育委员会主席郑慕智博士、香港教育城行政总监郑弼亮、教育局副秘书长叶曾翠卿、教育局局长政务助理郑健,以及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教育基建)陈婉娴。
(4)港生不了解内地升学途径 内地高校建议了解国情
据香港大公报5月31日报道,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及武汉大学四校联合成立港澳地区联合办事处,负责人表示四校均会面试免试生,但时间未定。四校办事处于4月访问435名应届或中五的学生。结果发现,仅17%受访者了解内地免试收生及联招考试途径,约12%受访学生知道免试收生计划可提供助学金,仅3成学生知道内地高校给予港生国民待遇。
超过6成受访者知道有70间院校参加免试招生,最低入学要求是“3、3、2、2”而联考最低分数线为300分,但了解联考与高考分别的受访者少于1成。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港澳台对外事务办公室主任李炏烜表示,这情况反映去年很多学生即使达到大学入学分数要求,但宁愿选择香港副学士。李炏烜分析,虽然港生入读内地高校出现跟不上功课的情况,各校均对较深学科设有小班补课。“今年免试收生将分数标准弹性调整为‘3、2、3、2’,符合港生特点及内地求学的学科要求。”他建议港生重视面试环节,了解基本国情常识,以得体衣着参加面试。
澳门动态
(1)北京大学与澳门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将实现强势互补
国际在线消息5月31日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日前率领北大副校长李岩松一行到访澳门大学,受到该校校长赵伟等热情接待。期间,双方签署了进一步深化学生交流的协议书。
协议书内容包括:扩大学生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加强对文艺、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方面的合作;推动研究生学术交流领域的合作;促进住宿式书院、荣誉学院、通识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等的交流。
会上,朱善璐特别强调北大与澳大的双边交流可以实现强势互补、强强联合。在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及澳门大学共建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合作的协议之下,深化四校战略联盟关系,创造东方中华华夏文化大学联盟。
(2)今年六所澳门高校拟在内地招收2000人
今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澳门院校有6所,分别为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
澳门大学报名6月28日截止,去年该校在我省文科录取平均602分,理科录取平均578分;澳门理工学院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30日;旅游学院要求考生成绩以一本线以上为参考,6月30日报名截止;澳门城市大学以2013年各省市二本线为参考,并组织学生进行面试,报名7月5日截止;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二本线。
(3)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建成验收
光明日报珠海5月28日电,建筑面积94.5万平方米的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主体工程于当天宣告建成,开始进入分批验收和整体移交环节,这标志着具有32年历史的澳门大学将于今年九月前搬迁珠海横琴。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将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按照澳门法律行使管辖权。
(本期责编:杨源 彭韬 编审:柯常青 王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