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教育国际动态信息2013年第21期(总第35期)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3-06-28   点击数:

一、国际动态

1、亚洲大学前100强:中国大学数量超越韩国逼近日本

近日,韩国《朝鲜日报》与世界大学评估机构英国QS (Quacquarelli Symonds)共同推出了“2013年亚洲大学排行榜”,此次评估以亚洲地区16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进行,但其中韩中日三国大学间的竞争尤其引人关注。

在“2013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排在前五位的大学分别是第一名香港科技大学、并列第二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大学、第四名首尔大学以及第五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排在第十四位。

而此次评估中最大的看点是,在亚洲前100所大学中韩中日大学的数量。在今年的评估中,人口为5000万的韩国有18所大学上榜、人口为13亿的中国有21所大学上榜、人口为1.3亿的日本有23所大学上榜。

韩媒评论称,与日本大学萎靡不振的情况相比,韩国大学确实表现出色,但以惊人速度发展的中国不知何时已经远超韩国。

2009年的评估中,日本有33所大学进入前100位,但仅隔5年就有10所大学被挤到100位之外。而中国在2009年只有11所大学进入前100位,现在增至21所,逼近日本。与此相比,韩国在2009年有17所大学进入前100位,今年是18所,5年里几乎是原地踏步。

2潜力大学排行榜出炉 留学生应重点参考排名依据

近日,据BBC英伦网报道,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期刊》19日发布了一份2013年度“世界百大潜力大学排行榜”,调查对象均为建校未满50周年的年轻大学。

今年的榜单上,建校时间仅有27年的韩国浦项科技大学(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蝉联榜首。

英国的大学在前100位中占有18所,比去年减少两所,前10名中,只有约克大学(York)。一向综合排名较高的华威大学(Warwick)此次只排在第13位。

亚洲方面,中国内地大学没有一所进入前100名,台湾则有五所大学进入前100。香港有四所,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排名第八,日本筑波大学排名第49位。

评估依据

此次发布的榜单可以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期刊》网站上找到完整排名,同时也可查阅详细的评分标准。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期刊》说:此次排名主要根据五个大项所包括的13个小项综合评分得出结果。五个大项分别是:

1.研究能力:主要依据是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科研收入,以及一项关于学校声誉的问卷调查(占总分的30%)

2.引用方面: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这主要是通过统计全球学者对该校发表学术著作的引用次数而得来的(占总分的30%)

3.教学方面:指学习环境。这一项的数据基本来自声誉调查,包括师生比例、获得学位学生比例以及博士生比例(占总分的30%)

4.国际化程度:人员和研究方面,主要引用的数据包括校园的多样化,海外学生和海外学者所占比例以及国际学术著作发表数量(占总分的7.5%)

5.产业收入:创新,主要指针对教职员工的数目,有多少比例的研究经费和收入来自产业投资以及独立创新成果(占总分的2.5%)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期刊》调查综合了以上五大方面的数据而得出最终的排名结果。

3国外承认高考成绩 专家:选择留学未必放弃高考中考

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很多学生在中考、高考之前已经决定出国留学,这类学生还有必要参加高考或中考吗?近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兼国际合作处处长车伟民在中新网《新闻大家谈》针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

车伟民说,高考和中考实际上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参加中考和高考。

现在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大约9000万,出国留学的人数也只40万左右,虽然说出国留学的人数很多,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城市。对于要出国的学生来讲,参加国内的高考和中考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现在很多国外的院校也开始承认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一个重要参考。另外,高考也是很好的训练,“洋高考”在很大程度上跟国内的高考也有可比性。

车伟民表示,出国留学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主动的选择留学。“比如说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尖子生,他可能会放弃高考,目的是要到国外去读名校,这是这几年出现的一个情况。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很多知名的中学都开办了国际部或者是国际班,其中不乏尖子生。为了要申请到国外顶尖级的学校,他们可能放弃高考,专门去参加一些国外的入学考试,比如说美国的SAT。”

还有一部分是被动的出国留学,学生参加了高考后,发现自己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想要去国外寻找优质教育的渠道。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高考完了以后,很多学生家长都在纷纷考虑是不是要决定出国留学。对于这样一部分人来讲,我认为不应该放弃高考,如果说要把这一条路堵住,直接参加国外的考试,恐怕也要费很大的时间、精力。”

4、美国私立大学“打折”抢市场

据美国大学理事会统计,20122013学年,美国公立大学年均学杂费为8655美元,而私立大学为29056美元,名牌私立大学还要高出一倍。此外,学生的食宿支出约为每年1万美元。由于担心学费定位过高而被挤出高等教育市场,美国的一些私立大学开始面对“买方市场”的现实,用更多的学费“折扣”来吸引国内外学生。

  所谓折扣,是指通过奖学金等形式,使学生以低于“挂牌价”的学费入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现在除了极少数私立大学和顶尖的公立大学,大部分私立大学面对的都是买方市场。据5月份的初步统计,一些非顶尖私立大学今年秋季的招生形势不容乐观,距离其招生目标的差距达10%20%。今年秋季,一些私立大学可能要进一步加大学费优惠的力度。

  美国大学学费这些年来不断攀升,数额不菲,迫使现在一些大学不得不对学生提供创纪录的财政援助。据《华尔街日报》不久前报道,美国私立大学去年学费的平均折扣率达到45%,为历史最高水平。去年秋季,65%的私立大学调高了学费折扣。这些情况说明,私立大学正在丧失入学的定价权。

  迄今,美国私立大学的平均学费折扣已连续7年上涨,但其学费却上涨缓慢,一些私立大学感受到了强大的成本核算压力。去年,美国280所私立大学的中位学费仅上涨3.9%,是12年来的最低水平。业内人士预计,20132014学年,美国私立大学学费上涨幅度只会持平或更低。公立大学的情况也基本相同,四年制大学的学费去年上涨了4.8%,也是12年来的最低涨幅。公立大学学费的折扣在2007年至2011年间一直保持上涨,只是在去年略有下降。

  私立大学对学费打折,主要是想招收到更多的学生,以学费保财源,与公立大学竞争。但现实是,美国383所私立大学中,有46%去年秋季招生数量下降,这意味着学校的学费收入缩水。这些私立大学除了开辟财源和控制成本,只能另找吸引学生的办法,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否则将面临缩水、并购或消失的命运。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私立大学的招生负责人纷纷主动出击,对那些已获入学资格但还未最后确定志愿的学生开展魅力攻势,承诺财政帮助。尽管如此,在已获入学资格的学生中,一些私立大学最终只能录取到20%,而5年前私立大学平均能录取到1/3

  美国有1/8的本科生就读于私立大学。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压力,美国私立大学不得不抑制学费过快上涨,同时为抢生源又不得不提高学费折扣,左右为难,正面临着痛苦的转折点。

5、英媒:英国大学失利于远东对手

外媒称,教育专家说,由于削减资金及有关移民的争议,英国大学正失利于远东的学术机构。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20日报道,国际排名显示,在过去一年里,“年轻的”英国大学在全球竞争者当中的地位下滑了。新排名表引发了下述说法:英国的大学面临被韩国、新加坡之类国家的大学“侵占”的可能性。这些远东国家正对高等教育投入重金。

报道称,在对100所建校时间不到50年的高校进行的第二次年度排名中,英国18所高等教育机构榜上有名,数量多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然而,由《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编撰的新排名表显示,英国只有一个高校——约克大学——进入榜单前10名,而2012年英国还有3所高校进入榜单前10名。今年英国共有11所大学在该榜单的排名下降了,有两个教育机构——城市大学和布拉德福德大学——跌出了榜单。

报道指出,对校龄不到50年的100所高校进行排名,是为了在研究这些相对于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剑桥等大学较年轻的高校时提供一个“新视角”。上述三所大学之类的老牌大学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的传统排名表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

排名前五位的大学主要是远东地区的大学,仍然占据榜首的是韩国的浦项理工大学。其国内竞争对手,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从上次的第五位上升到了第三位,瑞士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排名第二。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四,美国的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排在第五位。

该排名表的主编菲尔·贝蒂说,18所英国高校进入该榜单表明了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实力和深度”。但他还说,远东地区的政府都在“投入重金”打造大学,而英国教育机构面临被落下的风险。

工党说,这些数字显示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向下趋势”。大学和科学大臣戴维·威利茨说:“在校龄不到50年的前100所高校的排名表中,英国高校的数量多于其他任何国家。这是对英国教育行业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最好证明。”“我们的改革将进一步加强大学的实力,这包括更加可持续的资金机制,对世界级教学方法进行更大鼓励,为新的高质量教育提供者设立更清晰的道路。”

61.5万名英国学生将来华学习

英国文化协会近日启动“Generation UK”项目。此项目预计于2016年前帮助至少1.5万名英国本土学生获得来中国学习或实习的机会。

Generation UK”是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为期3年的项目,旨在鼓励和吸引更多英国学生在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等国家接受教育或实习。通过实习或者海外留学,学生将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获得富有竞争力的技能。

该项目将为来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包括留学奖学金、带薪实习项目以及广泛的资源支持。该项目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鼓励更多的英国学生获取国际经验、拓展国际视野,具备在国际就业市场上的技能和特长,也希望通过他们能建立更为广泛的民间纽带,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大使。

据统计,截至2011年,共有3500名英国学生在华学习。“Generation UK”项目希望能在20169月前,大幅度提高英国在华留学的学生人数。英国文化协会将发放“2013-2014年度留学中国奖学金”,今年下半年还将公布更多学术方面的资助信息。今年夏天,英国文化协会还将推出实习计划。届时,英国学生可申请在中国不同城市两个月的实习机会,从而获得适应全球化竞争所需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720万中国留美生进名校不足1% 多校录取率创新低

近年来,中国学生申请美国高校人数不断攀升,但美国各高校招收国际学生的人数(特别是本科生)的人数变化不大,竞争愈发激烈。数据显示,哈佛大学每年数万名申请学生中,本科只录取10名左右中国学生。在昨天举行的“去美国,我选雅思与顶尖美国名校面对面”活动上,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高级讲师雪莉·萨茨曼女士透露,该校去年录取率仅为6.8%,是历史最低。

据记者了解到,为了考取美国名校,国内中学生的准备时间越来越提前,不少初中生家长未雨绸缪,有的甚至为了进名校,干脆推迟一年入学,刷新SAT成绩,大量阅读西方原著。近日在沪举行的天道教育《中国学生留美申请现状及趋势白皮书》发布会上,有专家直言,“洋高考”已成为一条与国内高考同样艰辛,也许更崎岖的道路。

美名校招生变化不大申请人数创新高

《中国学生留美申请现状及趋势白皮书》分析,总结今年美国本科申请的情况,有以下特点:美国大学申请人数创新高,录取率创新低。很多学校在录取信或是拒信上在描述申请人数时都用了 “创纪录”这个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今年的申请人数就接近10万;虽然中国学生申请美国高校人数不断攀升,除极个别学校外,美国各高校招收国际学生的人数 (特别是本科生)的人数变化不大。这意味着各高校申请难度随之水涨船高,且获得奖学金的比例将降低,中国学生的竞争更激烈。被录取的中国学生的语言和标准化考试(如SAT)的平均成绩都比去年有明显上涨;高的SAT分数不一定能保证进入排名前20这样的顶尖名校,除了必备的硬件条件外,申请人的软件因素也非常重要(文书、活动、奖项、个性、经历等)。学生多样性和与自己学校的匹配度在美国大学录取委员会的眼中越来越重要;奖学金申请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NeedBased (建立在需求上的经济资助)类奖学金,申请到的可能性非常小等。

哈佛录取生SAT、托福都接近满分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哈佛大学中国籍在读学生为582人,每年被哈佛录取的中国籍学生人数为24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仅10人左右。 《白皮书》在对他们的信息搜集后发现,他们的SAT几乎满分,托福都达到 110分以上 (满分 120分),每个人都有国家级别甚至世界级别的学术奖项。

在美国名校,中国学生申请的难度还在不断提高。江奇表示,2005年、2006年时,SAT20002100分,托福100分就能申请前10名的美国名校。如今,SAT2200分以下,托福110分以下,申请前20位的名校基本没有希望。

1B二、他山之石

1、中国海创周即将启幕 上千海归携项目亮相大连

2013中国海创周筹备工作新闻通报会获悉,2013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以下简称“海创周”)将于628日上午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开幕。本届海创周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侨办、中国科学院、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和辽宁省科技厅等单位共同承办。

据介绍,本届海创周在工作思路上将简化形式、注重实效,重点开展人才、项目、资本对接洽谈;坚持立足本地,重点为大连“四化”统筹、协调推进和高新区第三次创业提供支撑;继续扩大海创周品牌影响力,发挥部委高端资源优势。

今年海创周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项目合作洽谈,推动创业人才与企事业单位、投资机构进行技术与资本的合作,使项目成功落地。二是高层次人才招聘,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端人才服务。三是区域政策环境推介,为重点地区、重点产业搭建引才引智平台。四是政策宣传和创业交流,为部委宣传政策提供渠道,为学子与企业、学子与学子之间交流创造机会。

主体活动包括:一个仪式、两个洽谈、两个部委高端论坛,以及2013大连设计节和大连网络游戏全国精英赛七项主体活动。一个仪式即2013中国海创周开幕式,开幕式上颁发第四批海创工程项目入选证书、“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及辽宁省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揭牌等仪式;两个洽谈包括2013中国海创周政策环境推介暨项目对接洽谈、2013中国海创周人才招聘洽谈;两个部委高端论坛包括科技部火炬中心主办的中国孵化器创新发展(大连)论坛、人社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海归创业领袖峰会暨科技金融创新论坛。

主体活动结束后,630日至72日由各地组织海外学子赴实地考察。

组委会已通过中国海创网、海外留学人员团体以及教育部、科技部驻外使领馆向全球的海外学子发出参会邀请。截至617日,共有58个海外留学人员团体,1270名学子报名参会,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0%,携带项目565项。

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和港澳台以外,其他28个省区市均已报名参加本届海创周。国内2100家企业、111家投资机构已报名参会,

2、海南大学启动欧中农业交流基金会海外实习项目

海南大学与欧中农业交流基金会日前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展学生海外带薪专业实习项目。该项目为海南大学在校学生提供赴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为期2-6个月的带薪实习机会,专业领域包括农业、酒店业和商业等。

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将出具相关的实习证书。海南大学接受学生参加海外带薪专业实习的学分转换。

三、外事新闻

1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周锡瑞教授来我校讲学

619日至21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周锡瑞教授(Joseph W. Esherick)来我校访问并在华大论坛讲学。2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马敏在行政楼一楼接待室会见了周锡瑞教授并亲切交谈,近代史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高等研究院、学校办、图书馆及外事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武汉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和湖北大学前副校长周积明教授应邀参加了座谈会。

马敏对周锡瑞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周锡瑞教授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老朋友,对我校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作为章开沅先生的好友,周锡瑞教授帮助了我校历史学领域的一批教授和学者。他希望周锡瑞教授今后能够考虑来我校长短期讲学,继续为我校的历史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添油助力,作出更大贡献。

周锡瑞教授回顾了与华中师范大学的渊源。他说,他本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和我校结缘,此后也多次来访,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在历史学科领域发展势头很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学者、教授,他将尽量安排时间,争取来华师长短期讲学。

随后,与会人员就周锡瑞向我校赠书及未来讲学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马敏书记代表学校向周锡瑞教授颁发了《华中师范大学聘任周锡瑞教授为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的聘书,正式聘任其为我校客座教授。

来访期间,周锡瑞教授与我校近代史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举行研讨会,并为学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1943:反思历史的偶然》的华大论坛讲座。

周锡瑞教授生于1942年,哈佛大学学士学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和博士学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师从于费正清、列文森和魏斐德。196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毕业。他是当今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他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于1987年出版后,立即博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先后获得美国的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李文森奖——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奖。

2、美国贝塞尔学院副校长一行来访我校

613日上午,美国贝塞尔学院副校长布拉德利·波恩教授(Bradley S. Born)及汉语教师朱丽君来我校访问,双方就两校学生交换和暑期项目进行深入交流。来访期间,副校长蔡红生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外事处相关负责人与代表团举行了会谈。

座谈会上,外事处副处长张遗川利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他特别强调,学校近年来实施的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三个国际化指标。其中,学生的国际化是其中重要一项指标。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周波随后介绍了我校现有的学生交换项目。他特别提到了,国家汉办2013年启动的汉语学习奖学金项目。我校非常欢迎贝塞尔学院的学生来华师学习汉语,将为该校符合要求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名额。

布拉德利·波恩感谢我校的热情接待,并介绍了贝塞尔学院的情况。经协商,双方确定了常规交换生项目、暑期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等作为两校合作与交流的启动项目。待双方交换相关专业大纲后,两校将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交换项目。

贝塞尔学院是一所私立文理学院,学校以本科教学为主,是美国堪萨斯州著名的学院。学校目前与17个国家的高校建有19个校际交流项目,此次来访主要是希望推动与中国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3、我校越南校友成立河内校友会和胡志明校友会

近日,正在越南访问的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佐斌院长先后拜访和看望了我校在越南河内市、胡志明市的部分校友,并出席了华中师范大学河内校友会、华中师范大学胡志明校友会的成立仪式。佐斌院长代表学校和学校校友总会对两个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感谢越南校友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希望越南校友在促进中越文化交流、促进我校和越南的教育交流合作特别是我校留学生的招生与宣传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64日,河内市以及越南北部地区的我校30多位校友相聚河内,依据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建议,推举河内大学中文系主任阮翠娥当选为河内校友会会长、越南国家大学外国语大学丁红秋博士、河内开放大学中文系主任阮明芳等当选为副会长,阮明芳兼任秘书长。

68日晚,胡志明市以及越南南部地区的我校部分校友齐聚胡志明市,在佐斌院长等的见证下,推举胡志明开放大学胡氏贞英博士当选为胡志明校友会会长、胡志明佛教协会秘书长徐成达、落鸿大学中文系罗翠贤等当选为副会长,管国仁当选为秘书长。

校友会成立后,佐斌院长代表华师分别向河内校友会和胡志明校友会赠送了绣有忠诚博雅,朴实刚毅华师精神的字画贺礼,并与校友们座谈,介绍了学校正在实施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一体两翼战略以及学校学科特点与留学生事业发展的情况。佐院长还特别介绍了学校110年校庆的相关情况并邀请校友们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河内校友会的校友们表示为母校生日高兴,期待回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并且专门为母校110周年校庆录制了祝福视频。胡志明校友会的校友们则表示要广泛联络越南南部的校友,宣传母校,为校庆送上了生日快乐,誉满全球的祝福。

3B四、港澳台动态

香港动态

(1)免收学费 深圳大学与香港浸大联合培养博士生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16日深圳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两校校长在深大校园共同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携手培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首批将在5个学科领域联合培养,学生免收学费,联合培养研究生在通过博士学位论文后将获颁浸会大学博士学位证书。

根据协议,两校将首批在地理信息、数学、新闻传播学、生物学、化学5个双方都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领域联合培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为保证合作培养质量,每个联合培养的学科领域每年招生计划原则上不超过2名。学生由双方组织遴选(硕博连续的硕士研究生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培养过程和学位论文由双方导师共同参与完成。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方案和研究课题由双方院系协商制定。

据了解,深大已出台《联合培养博士生管理办法》,通过发放科研津贴、安排住宿等方式,对本校教师与港澳及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给予鼓励和支持。

澳门动态

(1)澳门重视人才培养 新学年将调升研究生奖学金

中新网623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特区政府重视澳门人才培养,不断优化机制,支持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为进一步鼓励更多市民修读高层次的研究课程,特区政府将于20132014学年调升研究生奖学金名额和金额。

20132014学年研究生奖学金名额将由去年的96名增加至125名,增幅达3成。其中博士奖学金名额由15名增至20名,每人每年可获奖学金由7.2(澳门元,下同)调升至7.5万元;硕博连读的奖学金名额增至5名,每人每年可获奖学金由6.18万元调升至6.6万元;硕士奖学金名额由80名增至100名,每人每年可获奖学金由5.1万一调升至5.4万。

奖学金申请对象为已报读研究生课程或获高等院校录取修读研究生课程的澳门永久性居民。优先专业范畴包括教育、社工、法律、医学、护理、中葡翻译及文创。

申请期定于今年91日至30日,澳门研究生资助发放技术委员会稍后公布申请详情。

(2)澳门城市大学内地招生

解放日报讯 623日市教育考试院传出信息,今年起澳门城市大学应用经济学学士学位课程(中文学制)首次面向内地招生。同时,商学士(中文学制)、国际款待与旅游业管理学士(中/英文学制)、设计艺术学士(中文学制)、大学先修班(预科)继续面向内地招生。据悉,报名截止时间为630日。考生可登录校园网站(www.cityu.edu.mo)了解详细情况

台湾动态

(1)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代理校长刘春荣一行来我校访问

617日至20日,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代理校长刘春荣教授率代表团访问我校。19日下午,校长杨宗凯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与访问团举行了座谈,双方就如何深化交流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共识。
  座谈会上,双方就优势学科互补、师生交流、项目合作及双联学制等方面进行商谈。刘春荣介绍了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历史及特色学科。两校领导充分认可两校交流取得的成绩,并且希望扩大师生交流规模,扩展学科交流领域,将交流深入到院系。
我校教育学院、城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介绍了各自情况及特色,并就与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合作内容进行了详细沟通。双方就“双联学制”的课程设置、规模、层次、费用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初步意向。杨宗凯充分肯定了教师交流及“双联学制”的培养模式,并希望各院系能够具体落实与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洽谈。
  来访期间,代表团参访了校园和湖北的人文历史名胜,对我校的校园环境和湖北的灵秀山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校举行赴港澳台师生交流联谊会

623日,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在国际园区逸夫会议中心组织了我校2013年下半年赴港澳台师生交流联谊会。省台办相关领导专家,港澳台办老师及助理,赴港台返校交换生,2013年秋季赴港澳台交换生,赴台“孔子行脚”活动、两岸四地大学生“阳光支教”活动、“荆楚文化研习营”、“台湾之旅”参与师生等130余人参加。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王琍主任介绍了赴港澳台学习交流的基本情况及意义。城环学院副院长胡静教授上了一堂生动的礼仪课,她主要从言谈礼仪、着装礼仪、仪态礼仪、就餐礼仪等方面,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了讲解和指导。港澳台办还向所有与会人员赠送了一本礼仪书籍。政治传播学院夏安凌教授作了当今国际形势的讲座。省台办交流处邢军志处长、审批处祝新梅处长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海峡两岸关系和赴台注意事项。
  我校2012年秋季赴台湾、香港学习的9名返校交换生代表以图文并茂等形式分享在实践大学、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屏东教育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高雄师范大学、中原大学、中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并畅谈了各自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此外,返校交换生代表们还从生活、学习、娱乐各方面给出许多实用建议。港澳台办彭韬老师就2013年秋季赴港澳台交换学生的奖学金、选课、证件办理、机票保险购买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我校从2009年启动与港澳台高校交换生项目,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精心组织对交换生的面试、遴选、培训及总结系列活动,截止到目前已派出127人赴港台交换一学期,接收港台来我校交换学生9人。

(3)台湾博士生报考人数锐减 或受媒体唱衰直接影响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617日报道,与3年前相较,包括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在内的台湾著名大学博士生报考人数降幅达5成。校方忧心高等教育人才萎缩,影响台湾竞争力。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台湾清华大学的陈信文认为,媒体的失实报道和放大解读个别高学历找不到工作的案例,吓得很多学生宁可先找工作也不愿意念博士。

台湾清华大学博士班2010年报考人数是761人,今年下滑至391人;台湾交通大学也由998人降为443人,几乎对半砍。台湾中央大学博士班今年招考338人,只有237人报考,较2010年的631人减低6成。台湾政治大学某研究所博士班今年报考人数挂零。

台湾成功大学博生班2009学年有1347人报考,今年只有513人,人数溜滑梯。主秘陈进成则认为,下降是回归正常、健康的好现象。

(4)两岸“职教”合作拓展“新视界”

从新华网获悉,2013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16日在福建厦门举行。来自台湾的18位嘉宾和来自大陆160余位眼视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高等职业院校负责人,围绕两岸眼视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技术的最新发展、人才现状、发展前景以及“职教”合作等话题展开讨论。

作为同期举办的第五届海峡论坛的分论坛,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联合主办。论坛试图从更宽泛的视角审视眼视光领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探讨眼视光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两岸眼视光学和视光技术职业教育的整体提升与快速发展。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视觉障碍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同等列为全球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患。在中国大陆地区,视光学教育发展迟缓。截至目前,大陆正在开办的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学校分布不均匀,其中贵州、甘肃、西藏和黑龙江4个地区尚未开办该专业;只有5个省(区、市)3所以上高职院校开办眼视光技术专业。

(本期责编:李萍 董珊 编审:柯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