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育信息化访问团于2013年5月31日至6月7日访问了台湾师范大学、中原大学等6所姊妹校及1个友好机构,历时7天,进行了18次交流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出访任务。该团由研究生院李志明、教务处贺占魁、网络与信息服务中心金智勇、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谢耀辉、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张昭理、港澳台办王琍及董珊等7位成员组成。
一、访问前:分析需求,明确任务,提前联络
访问前,杨宗凯校长和黄晓玫副校长进行了专题指导,代表团根据学校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的要求,进行了多次研讨,团员所在单位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结合本单位职责和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访问需求,通过与来我校访问的台湾师生进行座谈、观摩我校网盟远程课堂、梳理我校现有优势资源等方式,将访问目的与任务具体化,编印了出访手册、并提前告知拟访问的台湾高校。
代表团的访问任务为:推进我校与台湾姊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合作、学习姊妹校信息化建设经验、进一步落实两岸教师、行政人员、图书资源的交流合作项目,确保今年9月能开设至少1门远距共享课程。
二、访问中:深入探讨,广泛交流,收获颇丰
代表团在短短的7天内,分工合作,访问了6所姊妹校及1个友好机构,
进行了18次交流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以下访问任务:
1. 深度了解台湾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经验,达成课程共享方案。
代表团在台师大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与台师大国际事务处、教务处、
资讯中心、图书馆、进修推广学院等单位进行10次探讨与交流,台师大张国恩校长接见了代表团一行。双方就互开课程、学分互认、选课费用和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商谈,进行了网络连通测试,并就测试结果提出了后续改善方案。双方商定拟在今年九月互开通识课、教育类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各一门。期间代表团同时还应邀观摩了台师大资讯中心成果展及67周年校庆活动。
由于访问前进行了充分沟通,台师大对口部门进行了充分准备,资讯中心汪耀华主任就台师大教育信息化推广经验进行了深入分享,不仅专门制作PPT进行介绍,邀请代表团参观资讯中心、观摩远程课堂现场,进行两校网络测试,还赠送《当教授遇上moodle》等信息化推广书籍。
在台师大的访问深入细致,不仅了解了台师大现有信息化软硬件水平及其推广经验,同时也确定了两校在今年9月份互开课程的事宜,使两校的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2.广泛了解台湾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学习建设经验
代表团访问了中原大学、辅仁大学、屏东教育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和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广泛了解了台湾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学习其建设经验,并与中原大学、辅仁大学和高雄师范大学达成了课程共享共识。
台湾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普及较广。所有高校的课程资源均需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给学生,包含课程大纲、讲义、参考资料,甚至讲课视频。各校注重网上公开课程资源的建设,通过向全球开放其课程资源来提升其影响力。
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率较高,教师们已认同信息化手段会对教学工作带来的便利,同时能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台师大、中原大学等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已逐步进入云端教育时代。
3. 通过教师、行政人员交流来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通过教师、行政人员的交流常态化,扩大规模,扩大影响,学习、体验台湾高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方方面面,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1)推动图书馆深度合作
与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达成意向,拟签署两馆合作交流备忘录,开展馆际文献资源的检索服务、资料互借、复制和传递服务,推动管理人员和专业馆员互访和交流等深度合作;与辅仁大学、中原大学图书馆达成资源共享意向。
(2)大力推进教师交流。
推动了我校外语学院廖美珍院长与高雄师范大学英语系张玉玲教授在今年7-8月的互访交流,落实我校教师教育学院邀请台师大教师7月的讲学活动,确定屏东教育大学校长刘庆中9-10月期间来我校的讲学活动,争取到中华青年交流协会邀请我校教师携文参加其下半年举办的学术论坛的机会。
(3)推动行政人员交流
落实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刘春荣代理校长6月中旬来我校进行双联学制洽谈来访活动,辅仁大学副教务长高义芳6月10日与我校教务处、港澳台办交流。2013年7月10-21日孔子行脚期间,我校黄晓玫副校长率团与台师大相关事务部门进行工作交流。
(4)推动学生交流
确定我校今年8月台湾之旅29名师生访问屏东教育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华青年交流协会行程,邀请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等姊妹校派学生参加我校在7月26-8月4日举办的两岸四地大学生支教活动。
(5)以110周年校庆为契机,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邀请姊妹校校长参加我校在校庆期间举行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信息化”论坛和第二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的愿景与合作大会,介绍其在国际化、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三、访问后:全面总结,逐项落实,力求实效
代表团回校后,对访问成果及时进行了总结,并向杨宗凯校长进行汇报。
针对访问中达成的意向,需要进一步落实的内容,各单位均进行了梳理并制定了实施时间表。确定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为在7月中旬前确定下学期开设的远程课程,在7月中下旬前,完成网络连通,制定远程课程管理制度建设制定,确保9月份远程课程的顺利开展。远期目标是与合作学校相互提供全面的学科、课程设置目录及简介,通过双方学院、学科、学者的对接交流,确定合作与共享课程及模式,为下一步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奠定基础。
四、启发与思考
通过此次访问和交流,有以下启发和思考: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然和教师的自觉行动
台湾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理念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访问的高校对开设的课程,规定必须将教学大纲、ppt、参考资料等课程信息在其数位学习平台上发布和使用,否则,将会被视为准备工作不到位而暂缓开课。师生对利用学校建设提供的网络数位学习平台进行教与学积极性较高。同时为保证教学效果,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全日制学生网上课程教学的学分取得和认定,必须至少保证有1/3的面授时数。
2.与台湾高校开展远程课程教学合作的模式宜多样化
结合我校及台湾高校实际情况,目前可以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有:(1)同步式课堂:类似网盟模式,一方主播,一方收播;或双方合作同上一门课,前半段由一方教师主讲,后半段由另一方教师主讲,双方教室同步收播。(2)非同步式课堂:将双方网络课程、公开课资源整体打包给对方,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3)同步、非同步混合式课堂:课程设计上,既有课程面授部分,又有自主网络课程学习的部分,两相结合。
3.与台湾高校开展远程课程教学合作,需有相应的条件保障
条件保障包括资金、技术、硬软件和数字化学习平台等。
4. 学校应出台推进教育信息化配套的激励政策
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加大宣传和培训,配以典型奖励,使师生有共识,积极主动的适应和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