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和副社长李若虹教授访问我校,校党委书记马敏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举行会谈。历史文化学院、科研部、近代史研究所、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以及外事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马敏首先对哈佛燕京学社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哈佛燕京学社与华师的交流由来已久,它对我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他通过翔实的史实向代表团一行详细介绍了我校与哈佛燕京学社的历史,并全方位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哈佛燕京学社自1938年起就长期资助华师人文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在华师西迁至云南期间,对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特别指出,目前学校正在实施“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特别重视国际化和信息化,期待在这两方面能与哈佛燕京学社进行深入合作。他说,依托原有的优势资源,华师正在努力打造“一流的文科,高水平的理科,有特色的工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近年来在教育信息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哈佛燕京学社的理念之一就是推动人文学科的发展,这正好是合作的契合点。他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双方重新建立起两个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裴宜理表示能够来到华师访问,感到非常高兴。她说,哈佛燕京学社和华中师范大学有着悠久的交流与合作历史,是双方恢复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通过多年的发展,华师在许多人文学科领域的实力日益雄厚,在国际化推进方面也成就斐然,是哈佛燕京学社理想的合作对象。她表示,将即刻恢复哈佛燕京学社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学术关系,并尽快启动学者和学生互访等合作项目。
李若虹随后介绍了哈佛燕京学社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情况,并详细讲解了哈佛燕京学社目前在中国的资助项目和申请流程,她欢迎来自华师的优秀学者申请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项目。她说,哈佛燕京学社目前主要有访问学者项目和访问学生项目两种资助项目。前者是为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杰出的年轻学者,提供在哈佛大学免费学习一年的机会。后者是为在校的博士生提供在哈佛大学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的机会,优先考虑东亚研究方向的学者。此外,她还特别介绍,哈佛燕京学社也同合作机构共同开设暑期项目,推动亟需发展的人文社科专业的发展。
座谈会上,马敏教授还向裴宜理教授赠送了我校档案馆收藏的我校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的信函、合作备忘录等资料的影印件。裴宜理也提出,双方将来可以考虑互换馆藏档案,实现资源共享。
据悉,哈佛燕京学社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基金会,致力于在东亚和东南亚推进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高等教育,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交流的典范。哈佛燕京学社资助的项目主要有访问学人、博士奖学金、博士培训以及资助书刊杂志的出版和发行,受它资助过的学者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及东亚地区。它于1928年春由电解铝矿提炼纯铝发明者,即美国铝业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马丁•霍尔(Charles Martin Hall,1863-1914)的遗产基金资助创办。
自上世纪30年代起,哈佛燕京学社对华中大学的资助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8月至1951年7月华中大学经费来源中,仅来自于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即有232500元,占华中大学该学年经费总额的12.72%。
会后,裴宜理社长一行还拜会了章开沅先生,并参观了我校近代史所的图书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