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马敏应邀在美国罗格斯大学250周年校庆活动举办学术讲座

作者:吴和林发布时间:2016-05-04   点击数:

  53日,应美国罗格斯大学校长邀请,校党委书记马敏在该校25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活动中,为该校师生举办了题为《传统与现代: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若干思考》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罗格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罗格斯大学理查德·爱德华兹(Richard Edwards)校长亲自主持。

爱德华兹教授在主持词中提到,作为中国近代史知名学者,马敏教授应邀为罗格斯大学师生举办学术讲座是罗格斯大学的荣幸。他说,马敏教授在中国辛亥革命、博览会史、商会史及教会大学史研究等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他还特别强调,马敏教授学术著作颇丰,他不仅担任国务院中国史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要职,目前还担任世界经济史学会执委会中国区执委等国际学术机构职务。

在其学术演讲中,马敏教授首先回顾了华中师范大学与罗格斯大学的学术合作历史。他说,早在1980年,罗格斯大学高慕轲教授就作为访问学者来校开展有关辛亥革命史的学术研究,与章开沅教授等结下了深厚情意。此后,该校杰出资深教授杰西·卢茨(Jessie G. Lutz)于19896月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以后又多次应邀来访,为双方教授交流、学术科研树立了榜样。

 

随后,马敏教授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政府在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现代化中的传统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从历史的维度诠释了中国现代化道路获得成功的历史渊源。

马敏表示,中国现代化始于1860年代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中经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历史大事变,一直持续至今天也没有最终完成。从发展模式上看,中国现代化主要包括1860-1949年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早期现代化)阶段及1949年至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常称为四个现代化)阶段。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失败,证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讲座上,马敏教授通过翔实的数据图表和照片,详细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工农业发展、城市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发展现状。最后,他着重强调了政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传统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活用”。他说,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现代化可起到助推器和调节器的作用。他表示,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市场十计划的混合式经济,市场在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也离不开计划的调节,这就为政府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总结中,马敏提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中国道路”及所创造的“中国模式”,必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现代化理论。“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根子还在于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必须根据各国自身历史、文化和现实即国情来决定,国情与世情是决定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根本因素,也是现代化路径选择的最根本的考量。

据悉,2016年系美国罗格斯大学建校250周年,校庆活动持续一年时间,邀请了一批世界知名学者到校讲学。2016515日该校校庆日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亦将应邀莅临该校举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