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延东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4月23日在北京与英国卫生大臣亨特共同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
刘延东表示,今年是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两国各领域各层次的务实合作不断拓展和增强,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为中欧关系和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英都致力于国家繁荣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这不仅为两国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创造了更多新的“增长点”,也为两国人文交流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巨大潜力。
刘延东积极评价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两年来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青年和传媒等方面交流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目前在机制框架下双方已设计了上百项活动,涵盖7大领域30多个方面。人文领域合作交流积累的正能量,越来越成为两国增进理解、深化友谊、推动合作的重要因素,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今后双方应登高望远,加强交流互鉴;求同存异,增进理解沟通;开拓创新,推动务实合作;根植民间,夯实交流基础,使两国人民成为中英友好合作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建设者和真正受益者,为中英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亨特表示,英中是彼此发展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英中关系潜力巨大。人文交流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与友谊作用最直接,效果最明显。英方愿与中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扩大共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水平。
会后,刘延东与亨特共同签署《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纪要》并见证签署双方有关领域合作文件。
会前,刘延东与亨特共同主持了“中英留学40年”活动并分别致辞。
2、中英峰会成功举行 双方共达成15项新举措
英国高等教育及科技国务大臣David Willetts近日在中英峰会上表示,英国政府不会对前往英国学习或毕业后获取工作经验的中国学生设定人数限制。
中英双方共宣布了15项新举措,启动两国间在学术研究、学生交换和语言学习等方面全新的教育合作。本次峰会的高潮是高级别人文交流会议上所签署的协议,为未来3年中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设定了新的目标。
英国政府未来将增加在英的中文学习人数,并在2020年前达到英国首相制定的40万人的目标。同时,英国政府还宣布:作为“英国未来计划(Generation UK)”项目的一部分,英国正努力落实2020年前派送8万名英国学生到中国学习或实习的目标。
3、“十大功勋外教”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举行
4月27日,“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暨“我最喜爱的外教”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执行会长刘延国,为北外教授伊莎白•柯鲁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佩德罗•雷诺、上海纽约大学校长杰弗里•雷蒙、厦门大学教授潘维廉、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戴伟等颁发了“功勋外教”奖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发表致辞。
据悉,今年是国家外国专家局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我国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外教,为我国外语教学水平和教育国际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纪念国家外国专家局建局60周年,此次活动精心组织了“十大功勋外教”评选。此次活动由《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联合主办。各地外专局、外教聘请单位共推荐217位外教参评,活动评出了 “我最喜爱的外教”50名。国家外国专家局国教科文卫专家司司长韦大玮、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陈化北、北师大校副校长陈光巨为“我最喜爱的外教”颁发了证书。
1、2014年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为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和外语高层次人才,国家留学基金委计划实施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选拔对象为从事外国语言文学、外语复合型专业及国际区域问题学习或研究的在校生或在职人员,2014年计划选拔1350人。
本项目由“外语人才”、“外语复合型人才”、“课题研究人才”三部分组成。
“外语人才”申请人须为进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含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11个专业)学习的在校生或从事上述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在职人员。选派类别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英语专业除外)、联合培养硕士生(英语专业除外)、本科生、本科插班生。
“外语复合型人才”申请人须为“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在校生,即原为外语专业本科/硕士毕业,现为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非外语)专业硕士生/博士生,或原为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非外语)专业本科/硕士毕业,现为外语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申请人须根据经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的通过所在单位与外方合作渠道申请。选派类别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生。
“课题研究人才”申请人须为从事国际区域问题研究的在职人员,可以个人或课题组形式(每组不超过5人)申报。选派类别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
申请人须满足《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和相应身份类别选派办法中规定的申请条件。网上申报时间为2014年4月21日至5月5日。详情请查询http://www.csc.edu.cn/Chuguo/5be768f138bb4d5a809fdb28fb7b5750.shtml。
2、2015年度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开始接受申请
2015年度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Endeavour Scholarships and Fellowships)已于2014年4月23日开始接受申请, 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30日。
奋进奖学金是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Australia Awards)计划的一部分,所设奖项颇具国际竞争性,且择优选拔。该奖学金的设立旨在巩固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的杰出声誉,促进高等教育与研究领域的国际化进程,并为澳大利亚本国及国外的优秀人士创造提升自身能力和一技之长的机会。奋进奖学金由澳大利亚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管理,为来自亚太、中东、欧洲和美州地区的人士提供各种赴澳学习、从事研究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
详情请查询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官方网站:www.aei.gov.au/Endeavour。
3、中国农科院在欧洲设立首家联合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与比利时根特大学日前正式签署《关于成立全球变化与粮食安全联合实验室的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农科院将在根特大学设立首家联合实验室,这是该院在欧洲设立的第一个海外联合实验室。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农科院与比利时的科技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4、第二届北京东盟留学生运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
4月19日,第二届北京东盟留学生运动会 (Beijing ASEAN Students’Games 2014,简称BASG 2014)开幕式在北京语言大学正式开幕。来自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越南等8个东盟国家的超过500名运动选手、数百名东盟学生代表参加开幕式。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马明强先生、越南驻华大使阮文诗阁下、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以及来自东盟十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员出席了开幕式。
据悉,第二届北京东盟留学生运动会由中国-东盟中心赞助支持,并得到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中心的支持。运动会由来自印尼留华学生协会 (PERMIT)、北京越南学生联谊会 (BVSA)、新加坡学生联合会(北京)(SSA (BEIJING))、北京泰国留学生会 (TSAB)、马来西亚留学北京学生会 (AMSIB)、缅甸留学生协会、中菲友谊协会 (PCFC) 和老挝学生会驻北京的代表处共同组织。
4月24日,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Peter Starie 教授,语言与区域研究系主任Ann Matear教授及朴茨茅斯大学上海办公室市场部经理宋翔雪先生访问桂子山,与我校外国语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和外事处相关负责人举行了会谈。
Ann Matear教授介绍了朴茨茅斯大学语言与区域研究系的课程设置和目前两校交流项目的开展情况。外国语学院与经管学院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学院课程设置,并与代表团一行就未来合作设想和双方课程对接问题进行了讨论。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交换项目负责人就朴茨茅斯大学交换生来华师学习汉语进行了交流。
随后,代表团与五名将于今年9月赴朴茨茅斯大学交流的学生进行了面谈,并详细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宋翔雪先生通过短片和PPT向同学们介绍了朴茨茅斯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留学需注意的事项。
(1)香港校友会2014年会员大会举行 郭一鸣当选新一届会长
4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香港校友会2014年会员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在香港万宜大厦隆重举行。校友(总)会会长、校长杨宗凯率学校办、发展办、港澳台办负责人出席典礼;香港校友会原会长谢喜镇、原副会长陈满棠,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香港校友会会长郭一鸣,中国文化院(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吴建芳等参加;深圳校友会代表兄弟校友会到港祝贺;香港金融管理学院董事长王中英,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主席郭明华、会长方方应邀出席。
郭明华首先对香港校友会此次换届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说华师香港校友会是在港的高校校友会中历史最悠久的校友会之一。华师优秀的学长为全港的校友工作做出了表率,他代表88个在港兄弟校友会对华师香港校友会及华师优秀的学长,对香港的事业及香港校友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谢喜镇代表上一届理事会发言。他回忆了香港校友会在邓缵绪会长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回顾了香港校友会为香港校友和母校发展所作出的支持与贡献,并对积极支持校友会工作的热心校友表示感谢。他相信,新一届理事会注入了更多中、青力量,一定会为香港校友会打开新的局面,更好地为华师在港校友服务。
近六十名校友投票选举了十四名校友会理事。理事们投票选举出第五届香港校友会组织机构。顾问为王中英、梁炳华、蔡崇机,名誉会长为李晓惠、刘森泉、朱达成、谢喜镇、陈满棠,会长为郭一鸣,常务副会长为吴建芳,副会长董延灼、郭启兴、汪荣华,秘书长为杨生华。
杨宗凯在讲话中代表母校和校友(总)会对香港校友会的成功换届、对郭一鸣校友顺利当选第五届香港校友会会长表示祝贺。他说,香港校友会是学校成立最早的校友会,28年来,在邓缵绪会长、谢喜镇会长的带领下,香港校友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反哺母校发展,利用自己的影响和资源,为学校的硬件设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希望新一届香港校友会的工作继续发扬“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加强组织建设,团结广大在港校友,践行“联络校友、服务校友、凝聚校友”的工作宗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把香港校友会建设成校友工作的典范。
郭一鸣代表新一届香港校友会理事会发表慷慨激扬的讲话。他说,前几届校友会负责人为香港校友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对校友的真、对母校的情让人非常感动。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全体校友,希望广大香港校友继续支持新一届校友会的工作。他表示,一定将香港校友会优良的传统延续下去,大家同心同德,早日把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在港期间,杨宗凯分别前往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和文汇报进行访问。在中联办,杨宗凯一行得到中联办教育科技部部长李鲁的热情接待。在文汇报,杨宗凯对百年校庆期间文汇报主编李晓惠校友为母校牵线搭桥,联络香港志成国际集团董事长计佑铭先生捐赠1000万元为母校建成佑铭体育馆表示感谢。杨宗凯还同香港研究生教学点、香港金融管理学院董事长王中英进行了交流座谈。
(2) 香港能仁专上院校开放给内地学生申请
羊城晚报4月26日讯 记者近日获悉,香港能仁书院正式获香港教育局批准升格为香港能仁专上学院,成为香港第18间可颁授本地认可四年制学士学位的专上院校,并将于今年5-6月份开放给内地学生申请。
(3) “城市文学节2014”香港举办 两岸及香港作家参加
中新社香港4月25日 每年一度的“城市文学节2014”活动25、26日在香港举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多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评论家齐聚香港理工大学。此次“城市文化节”的活动主题为“生活在城市”,活动包含“城市文学创作奖”征文及评奖、文学座谈会、对话交流会和写作讲习班等。
澳门大学4月25日讯 “第五届两岸四地博士生论坛”日前在澳门大学举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四十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论坛,围绕“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外要素”的主题展开研讨。
中新社武汉4月25日电 由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与湖北美术馆等单位联合主办“他者•距离——两岸当代艺术交流展”25日在武汉举行,海峡两岸30位艺术家的30件(组)艺术品同台展出。据悉,该展还将于今年底赴台湾高雄等地交流展出。
环球时报4月22日讯 台湾前“国防大学”校长夏瀛洲21日表示,李登辉与陈水扁执政20年,彻底去“中国化”,这一次“反服贸”学生所发起的学运,都是教育改革之下的产物。台湾统派团体21日上午齐聚新党党部,召开“促进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政治团体联合会议”,由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担任主席,讨论“太阳花学运”后如何采取具体作为拨乱反正。
中新网4月24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中研院”欧美研究所副所长黄敏雄分析台湾学生数学成绩并进行跨境比较,发现台湾学生上了初中后,数学程度落差越来越大,班级内差异大现象远比其他国家或地区严重,更居全球最高。
(本期责编:阮劭 董珊 编审:柯常青 王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