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动态
1、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谈创作
新华社意大利博洛尼亚4月4日电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国际安徒生奖。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奖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讲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但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
“俗话说,一个人有背景,再加上他很强势,这个人就很厉害。对于我而言,我的背景就是中国。这个经受了无数苦难与灾难的国家,为她的子民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极其独特的创作资源。”曹文轩说,“我的作品是独特的,只能发生在中国,但它涉及的主题寓意全人类。这应该是我获奖的最重要原因。”
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曹文轩这样给儿童文学下定义:儿童文学最大的功能,或者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这包括了三个维度,第一是正确的道义感,第二是审美价值,第三是在作品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悲悯精神。
在谈到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时,曹文轩说,文学首先必须讲求高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帮助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我很庆幸,当我靠近文学的时候我就看清了这点,没走什么弯路。今天获奖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一部作品能否走向世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是否经得起翻译。”曹文轩剖析自己的文学创作时说,“我既使用了本民族语言,也找寻到文字下面所蕴含的全人类共通的语言,所以我认为当我的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文字时,最主要的东西不会有什么损失。”
曹文轩对中国文学、儿童文学的创作充满信心。“这次得奖的意义还在于帮我论证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即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曹文轩说,“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中还会有人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毋庸置疑。”
曹文轩此次获奖,得到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全体委员的一致认可。评委会主席帕齐·亚当娜在揭晓获奖名单时评价说,曹文轩的作品常常通过讲述小主人公在巨大挑战面前所呈现的复杂人生,告诉小读者们如何勇敢、如何坚强、如何去爱。“曹文轩的作品已经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受到小读者们的喜爱,世界其他国家的儿童读者也正期待着去发现他”。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国际安徒生奖为作家奖,一生只能获得一次,以表彰作家一生的文学造诣和建树。
2、中埃签署五项教育科技合作协议
人民网开罗3月27日日电中国和埃及今天在开罗签署了教育科技领域五份合作协议,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关于合作设立中埃交流专项奖学金项目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埃及国家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关于科学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关于建立科技合作联合资助计划的谅解备忘录》。
3、中英人文交流越来越密切
演讲、才艺、功夫精彩纷呈,掌声、歌声、笑声此起彼伏。19日晚,第15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英大区赛决赛在伦敦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举行,10名经过层层筛选的优秀中文学习者登台亮相,大显身手。
决赛以“梦想点亮未来”为主题,通过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等环节,展示参赛者的汉语语言能力、对中国国情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赛选手的汉语水平之高和中国文化功底之深,让在场的近600名观众惊叹不已。
来自设菲尔德大学的乌淼通过《诗与远方》的主题演讲,巧妙地用中国经典诗词表达了他对曾经留学南京的思念;来自阿伯丁大学的安娜把她在中国参加音乐节“一夜成名”的独特经历分享给观众;诺丁汉大学的杰米则用中文把嘻哈、诗歌与人生混搭得恰到好处;利兹大学意大利小伙乔万尼的演讲《我的中国梦》不时穿插“十三五”“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热词,反映了他把个人前途和当代中国紧密相连的强烈愿望。
当晚最夺人眼球的选手要数来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文杰。他讲述了在中国期间与国粹京剧“一见钟情”的故事,而在才艺表演中他演唱《智取威虎山》中的选段《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时,观众才明白他一身绿军装、头戴厚帽子原来是要扮演杨子荣。他的唱腔、动作和眼神有板有眼,赢得观众长时间的鼓掌喝彩。
经过激烈角逐,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文杰夺得特等奖,并成为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形象大使(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何安杰获得一等奖,利兹大学的乔万尼、农坂梦香获得二等奖。他们将代表英国赴华参加总决赛。
文杰在比赛结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我感觉太意外了,一点都不敢相信自己拿了这个奖。学习中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中国的出版物、电视剧,听中国的音乐,还要多交几个中国朋友。”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教授、本次决赛裁判长贺麦晓说,和他此前参与的两届大赛相比,今年选手们的平均水平有很大提高,这是他经历的平均水平最高的一届比赛。选手们表现得非常好,“对我们(裁判)来说,作出决定真是太难了”。
贺麦晓说,英国现在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去中国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的口语比以前更好。
中国驻英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沈阳介绍说,今年有17所英国大学参与“汉语桥”比赛,参赛学校比往年更多,各校的水平更加平均,选手的实力更高。据英国政府统计,现在英国约有20万人通过各种形式在学习中文,首相卡梅伦曾提出2020年学习中文的人数将达到40万。目前,英国有29所孔子学院,126个孔子课堂,数量居欧洲国家之首。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中英两国人文交流越来越密切,是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的重要标志。
4、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金融委员会成立
由本报北京3月30日电金融界留学归国人员对国际先进金融理论和我国现实国情都有很深的了解,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秘书长张学军日前在北京这样说。
当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金融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欧美同学会总部举办。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届委员会会长、副会长选举办法草案,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会长、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会员、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当选为第一任会长。李伏安在创立大会上介绍,在近两年的筹建时间里,金融委员会筹建小组已经成功举办了10期“金融大讲堂”,召开了以“创新开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年会,并发起成立了海归创投联盟,目前管理资金规模已达5000亿元。他表示,下一步将筹备成立欧美同学会金融研究院,加大智库研究平台建设,早日将金融委员会建设成为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出席了创立大会,并为金融委员会揭牌。
5、尼泊尔总理对中尼教育合作的愿景
3
月
20
日
至27日,尼泊尔总理奥利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期间,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中国,奥利访问了北京、西安和成都的三所大学,并发表三场演讲。对中尼教育合作,他说了些什么?
“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发展,没有知识及技能也不能有发展。教育的水平、质量以及投入决定了发展的程度。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能更好地为发展贡献潜能和智慧。”3月27日上午,尼泊尔总理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在四川大学发表演讲,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解。
3月20日至27日,尼泊尔总理奥利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期间,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去年10月尼泊尔新政府成立后,中尼两国之间最高层级的互动。
“一带一路”将惠及全球
此次访华,奥利先后访问了北京、西安和成都的三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医学院和四川大学,每到一所大学,他都发表了演讲,并与学子们“交心”。可见,两国在教育学术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是奥利此行的心愿之一。
在奥利的教育之行中,每到一处都会提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3月22日,奥利在中国人民大学出席了中尼“一带一路”智库对话,并发表了题为“共建‘一带一路’,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此次对话凸显了尼中两国之间,尤其是学术教育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奥利表示,在这一战略带动下,沿线各国将共迎发展机遇、共享发展红利,“一带一路”也将成为繁荣之路、发展之路和贸易之路。
在与人民大学学生的交流中,奥利再次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让沿线国家和人民获得更快更好的经济发展,这个倡议是我们共同发展的一段旅程,不只亚洲受益,也将惠及全球。
发展高质量的研究型教育
“我恳请四川大学继续加强与尼泊尔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更多地接触,更多地互动。”在谈到中尼教育合作时,奥利谦虚地用了“恳请”二字。他表示,尼泊尔也是深受自然灾害困扰的国家,因此对于四川大学在防灾减灾、灾后管理与重建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尼泊尔需要学习。
3月25日,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奥利访问了西安医学院,并与西安高校的尼泊尔留学生座谈。当天,在奥利的见证下,西安医学院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聘请尼泊尔的拉吉姆教授为西安医学院“中尼友好实验室”主任。
在演讲中,奥利表示,去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说明中国传统医学大有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源地在陕西,尼泊尔也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他希望,西安医学院与尼泊尔研究院开展研究合作,不仅停留在留学生交换项目上,并在研发方面得到交流与发展。中国和尼泊尔的学生能够在传统医学方面开展合作,探索这方面的机遇,充分利用两国传统医学的优势来发展自己。
“亚洲是世界主要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先辈中有伟大的思想家、领导人、开拓者、创新者、学者和科研专家。”奥利告诉四川大学的师生,要做真正的继承者,高质量的研究型教育是最可靠的途径。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联通对于国与国、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心相通以及理念沟通也会推动国家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人心相通、理念沟通,两国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是基础之一。
学子是建立友谊的纽带
“学者交流、学生交换可以建立特殊的友谊纽带。”在对中国三所大学的访问中,奥利都与学子们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成都一直吸引着追求高等教育的尼泊尔学生。作为中尼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四川大学为尼泊尔培养了大量人才。
在四川大学,奥利与师生分享了对于教育的感受。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潜能,而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把这些潜能充分开发出来。个人能力各不相同,教育的任务就是去发现个体的兴趣,并且帮助和指导他们释放潜能,使得他们感兴趣的梦想得以实现。”
从尼泊尔总理此次访华的教育路线中,我们不难发现,奥利期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金融、贸易、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还将重点放在了教育领域,由此推动两国人文、科研、技术的深度交流。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教育也在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迎接着各国学子。
6、刘利民会见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一行
4
月1
日
上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会见了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各自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及如何加强中英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刘利民首先对吉布国务大臣率团访华表示欢迎,并对中英两国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取得的合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应英方要求,刘利民简要介绍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情况,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培训领域的重要政策和改革措施,希望中英双方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领域政策对话,在课程标准、评估体系及教师培训等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更多的务实合作。
吉布介绍了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近况,表示英方将继续支持双方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相互学习,交流互鉴,共同推动各自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1、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博士生近年来屡获海外名校教职——“土博士”何以执教“洋大学”
“海归”博士赴国内高校任教不是新闻,“土生土长”的本土博士生赴国外知名高校任教就是新闻。对于与国际接轨时间不长、发展仍存在差距的经管类博士来说,更是如此。
去年11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邹韬,成功受聘澳洲国立大学(ANU)商学院,成为光华管理学院第五位直接获得海外教职的学生。几乎同时,该院博士生姚晶晶也接到了法国里尔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职聘书。
在向澳洲国立大学提交了个人简历、研究综述和教学陈述等申请材料,并经历了包括介绍学术研究情况、学术报告、面试、答问等环节在内的持续两天的面试后,邹韬收到了澳洲国立大学的聘用通知,“不敢相信”是他的第一感觉。因为这不仅是一所在2015年至2016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19位的一流大学,还是他的导师陈松蹊教授的母校。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国统计学年会、国际概率统计学年会等大量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在加拿大、美国高校的交流经历以及担任学院本科、硕士、博士、MBA、国际MBA以及EMBA助教的经验,或许都是邹韬获取澳洲国立大学教职的“敲门砖”。
“我们本土培养的经管博士,能获得海外教职非常不容易。因为教职与其他职业不同,它对学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龚六堂说。
“30年来,中国的商学教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与数理化等起步较早的学科相比,我国的商学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龚六堂将这种差距归结于商学院教育所处的经济环境与学科自身的发展。“毕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仅有30多年的历史,国内商学学科发展也仅有30多年。”
自2008年光华管理学院第一位在海外获得教职的博士生曾玉萍,赴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任职以来,该学院几乎每年都有博士毕业生获聘海外教职,由过去从海外单向引入博士,到现在向海外学术界输出由中国本土培养的经管博士的改变,正在未名湖畔悄然发生。
从前,受限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而起步较晚的商学教育,一直是“闷头办教育”。那时,国内商科的教学体系、研究体系、培养方式、语言交流方式等,都无法与海外对接,也就自然无法在学术上与国际对话。
“学院强烈地意识到,国内商学教育与国际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于是着手改革。”龚六堂介绍说,光华管理学院的改革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即努力实现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学院大刀阔斧进行课程改革;逐步完善硕博连读博士候选人选拔机制及研究生课程体系,取消博士生导师招生制度,按专业方向统一招生;设立全英文授课的IPHD项目(国际博士),培养商学院研究人员、高等教职人员。
在龚六堂的记忆里,改革中有两件事震动比较大:一是“一刀切”停招在职博士生,一是将导师招生的权力收上来。“停招在职博士生是一种导向,主要是为了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第二项改革是取消博士生导师招生制度,不让导师选,而是按照专业统一招生。后期,又顺利推出了全员博士生导师制度,让学生从学院100余位教师中自己选择理想的导师。”
2012年,光华管理学院率先推行“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逐步从以考试为基础的应试选拔机制转向申请审核机制,从学科背景、专业素质、研究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层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面向国际接轨的多项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启动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计划、资助博士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还是设立“博士生长期出国资助”计划,每年资助优秀学术研究生前往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和研究,都让光华管理学院逐渐看到了国际化的曙光。
“目前,学院50%左右的博士生可以在国外知名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可以让国外的院校对中国学生有‘可见度’,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学生的研究水平。当学生应聘海外院校时,这样的‘可见度’就非常有帮助。”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徐菁介绍说,很多学生在交流期间与知名教授合作完成了高质量的博士研究与论文写作,得到了海外院校学者的认可。
龚六堂预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会进一步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经管博士“走出去”。“而中国商学教育要做的,除了用国际标准衡量学术研究外,还要更加密切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将研究与本土管理实践相结合,这为我们在国际学术界做出特色研究提供了很大空间”。
2、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参观访问兰州石化职院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日前,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第十五期“见证中国”代表团一行30人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参观访问。
代表团一行实地参观了该校第四工业中心、校史馆和化工博览馆等场所,深入课堂,观摩现场教学,并在学院书画室该校师生开展书法、剪纸、绘画等艺术交流。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代表团团长蒋于凡表示,希望能进一步扩大与中国高校的交流,也希望两校同学密切交流、彼此了解、互相学习、促进友谊。
据悉,近年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引进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广大师生赴外交流学习拓宽广了平台,不断推进院校向高水平示范性院校迈进。
3、第二届上海国际辩论公开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3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上海国际辩论公开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韩国又松大学等56所国内外高校的队伍参加比赛。
此次比赛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规模最大、参赛队伍最多、选手与裁判水平最高的国际性辩论赛事,由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财经大学英语演讲与辩论协会承办。大赛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辩题涵盖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国际关系、人文地理等。
经过角逐,由英国牛津大学和香港大学组成的参赛队获得大赛总冠军。进入决赛四强的其他3支队伍共6位选手,分别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的选手荣获大赛十大最佳辩手称号。
1、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代表团来访我校
3
月
25
日
,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斯坦利•威尔顿(Stanley T. Wearden)一行来访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音乐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及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相关人员与代表团进行了工作会谈。来访期间,副校长王恩科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就双方未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斯坦利•威尔顿详细介绍了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建校历史、优势学科、校园建设等基本情况。他表示,自2012年签署协议以来,两校交流不断深入,希望在更多学科领域开展更多实质性交流。此外。他还表示,华师在教育信息技术领域成就显著,他希望未来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与我校能有更多的合作。
音乐学院分党委书记孙永祥对我校音乐学院雅歌团、天空合唱团、交响乐团、大地舞蹈团及近年所取得成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音乐学院愿意在学生交换、教师互访以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等与对方开展密切合作。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刘震表示,新闻学院与哥伦比亚学院的许多专业有共同之处。他希望,双方在本科生2+2项目、研究生交流学习、影视摄影作品展及第三学期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周波就我校今年第三学期即将开展的针对国际学生的课程进行了介绍,并欢迎哥伦比亚学院学生来我校学习。
访问期间,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张新亚副教授为我校师生举办了题为《心理声学在艺术和表演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25日晚,代表团一行还应邀观看了在音乐厅举办的《汉风楚韵中华情》大学生艺术团汇报演出。
据悉,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是全美最大、最具特色的以艺术与媒体专业见长的私立高校,下设媒体艺术学院、美术与表演艺术学院以及文理学院三个学院,开设有100多个专业。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来自各个领域具有国际声望的专家,作为顶尖的电影学院在美国一直备受瞩目。
2、“俄罗斯周”项目推进会召开
3
月
31
日
下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召开了“俄罗斯周”项目推进会,来自城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音乐学院、数统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语言研究所等14个单位的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际处处长柯常青简要介绍了举办国家主题周项目的目的、意义、已取得的交流成果以及“俄罗斯周”的申报情况。他强调在申报及执行过程中,“想、谈、做”都要“实”。此次“俄罗斯周”仍由各申报单位自行策划、组织出访,国际处将在经费申报、外事政策和项目跟踪等方面为各学院提供咨询服务。
各单位代表分别介绍了对俄交流的情况、合作规划以及项目前期联系进展情况。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教育处蒋中亮领事因在国内休假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对各个学院的合作规划提出了建议并提供了相关信息。
自我校2013年开展国家主题周项目以来,学院的国际合作交流理念明显转变,“学校搭平台,院系唱主角”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已基本实现。
本次“俄罗斯周”通过前期动员、调研和汇总,截至目前共有14个院系所报名参加,学校计划于4月底举行项目评审会。
(1)叶玉如任科大副校长
香港文汇报3月22日讯 经过严谨的全球招聘后,科大昨日宣布委任叶玉如(见图)为副校长(研发及研究生教育),由今年11月1日起生效。叶现为科大理学院院长及晨兴生命科学教授,是本地培养的分子神经科学家,她凭借其脑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杰出研究,及在研发神经退化性疾病药物的贡献于国际享负盛名。
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对上述任命表示欣喜,并称赞对方在学术和行政方面深具经验,于香港、内地及国际间拥有极强人脉网络,必定能与科大的高层管理团队携手合作,带领大学的学术研究及研究生教育发展取得更卓越成就。科大校长陈繁昌亦祝贺叶玉如,而校方亦感谢现任副校长李行伟于任内的领导和宝贵贡献。李将于本年10月底第二届任期完结时卸任,继续其教研工作。
(2)优教基金增“一带一路”资助
香港文汇报3月22日讯 香港优质教育基金昨宣布新学年的11个优先主题现正接受中小学及幼儿园申请。其中今学年新增境外学习的元素,例如资助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活动,甚至远至欧美。
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主席黄镇南昨日向传媒分享基金的工作方向,他指自2014年增设15万元或以下的微型计划申请,简化了申请程序,方便了更多规模较小、资源较缺乏的学校申请基金,而在幼儿教育界的申请更在2014年新增了40%,让幼教界可灵活申请资源以推动教学。
(3)教局增拨500万办活动支援学童
香港文汇报3月22日讯 本港接连发生学生轻生问题,事件在学界敲响警号。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昨日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有关议题,其间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宣布,将特事特办拨款500万元,在短期内向公营及直资中小学的家长教师会发放5,000元特别津贴,举办支援学童成长及亲子活动。不过,多名立法会议员担心上述活动若由教师负责统筹,将加重教师行政工作及压力,并质疑特别津贴金额太少及其具体运作成效。吴克俭回应指,稍后将提交相关资料,作进一步解释。
(4)环保署推“惜物”计划数据显示大学垃圾量劲过工商界
大公网3月28日讯 为鼓励工商业界实践惜物减废,环境保护署去年九月推出《惜物.有“计”》约章计划,为期18个月,参与机构承诺定期量度废物弃置及回收量,每季将统计数据提交政府,并制定减废计划和目标,透过参与约章汲取经验,为日后的都市固体废物按量收费作准备。
截至今年二月,约章计划有119间机构参与,包括75间商场、17家酒店、10间大学及大专院校、17个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当中117间机构在约章计划实施后三个月、即去年第四季提交数据。数据显示,由零售、餐饮等不同店舖组成的商场,每间平均每日丢弃6.13公吨垃圾,每间酒店平均每日扔掉2.05公吨垃圾,而每个政府机构平均每日弃置1.95公吨垃圾。
大学及大专院校的垃圾弃置量最瞩目,每间院校平均每日丢弃6.64公吨垃圾,即平均比一间商场的弃置量还要多。
(5)绿色建筑赛初中生改造葵涌公园夺冠
大公网
3
月
30
日
讯 废弃的公园变为休闲活动中心?屯门龙鼓滩化身亲水住宅区?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中小学生搜集资料并动手动脑制作的环保构想,分别赢得“绿色空间 由我创造”绿色建筑全港中小学学生比赛2015的冠军。
钟晨宇和洪英杰设计的“绿色天地在葵涌”的绿色建筑计划书,要将荒废多年的葵涌公园改造成绿色社区,给市民一个休闲活动中心,成为葵青区地标。评审十分欣赏这两位葵涌区学生,亲身访问社区居民,关注到社区交通问题并希望能通过作品满足社区所需及推行环保观念。两位同学更以电子邮件向政府部门查询有关资料,使计划书可行性提高,因此赢得初中组冠军。
(6)教资会提交报告六招加强高校管治
大公网3月31日讯 自香港大学法律学者戴耀廷等假学术自由之名煽动“占中”后,校园冲击甚至鼓吹“港独”等乱象迭起,令多间大学乌烟瘴气,排名下滑,院校管治濒临失控。教育局昨日接纳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交的《资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报告,同意要适当地平衡院校自主与公众问责,制定校董会风险管控表,并每年检讨一次。教育局并委託教资会跟进各校落实改进管治进度。
(7)我校与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举办通识教育大课堂活动
3月24日晚至29日,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通识教育大课堂——湖北交流团”启动仪式在桂苑宾馆举行在我校成功举办。3月24日晚,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黄俭、港澳台办卢进元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褚翠华处长,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苏祉祺、副总干事蔡海璇,我校副校长王恩科出席,学工处、港澳台办、华中师大一附中港澳台办负责人等12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启动仪式。苏祉祺强调,学员应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感受和学习荆楚文化,站在中国的角度、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看待中国国情。
本次交流团包括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香港2所小学、7所中学和9所大学的95名师生,他们与我校大学生和华中师大一附中学生一道,香港交流团除了听取了荆楚文化专题讲座,并还辅以参访了观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三峡大坝、荆州古城、三国赤壁古战场等地,深切感受研习荆楚文化。
(1)教育部支持旅院与内地交流
澳门日报
3
月
25
日
讯 三月十五日上午,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旅业及酒店业学校校长罗天兰及技术暨学术辅助部处长朱振荣等一行五人,前往国家教育部拜访,受到了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赵灵山及两位副主任王志伟及余彬的亲切接见。赵灵山向旅游学院一行表示欢迎,并对学院致力推动旅游教育,培育优秀旅游人才表示赞赏。由朱振荣汇报了学院近年来的工作和成绩,特别是国际化的进程及学院的澳门及内地毕业生的路向,同时报告了就《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中有关推动南沙新区及珠海与澳门的区域合作,所开展两地旅游酒店等方面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合作的工作。朱振荣汇报中提及,学院自一九九七年起于内地招生,至今已有二百一十九名毕业生。
(2)高教办组五院校赴内地招生
澳门日报
3
月
24
日
讯 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日前组织本澳五所高等院校前往内地举办招生讲解会,进一步加强宣传及推广澳门高等教育。
高教办于本月十四至十八日组织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及澳门城市大学先后前往天津市、北京市及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招生讲解会。其间,高教办联同五所院校代表拜访澳门特区驻北京办事处,获主任康伟热情接待,双方就澳门高等教育情况进行交流。参与行程的院校认为此行不但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澳门高等教育,加深内地对本澳高等院校的认识和了解,有助吸引更多内地优秀学生到澳门接受高等教育。同时藉此机会,加强彼此之间与内地招生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为日后的交流和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3)澳师生明赴贵州义教
澳门日报
3
月
24
日
讯 为了关爱内地贫困山区儿童的成长及鼓励澳门师生积极参与爱心活动,澳门教师志愿者协会和澳门理工学院合办“澳门师生义教进农村”,每年到访内地不同贫困地区,安排内容丰富,既有进班房授课,亦不乏到访贫困家庭并送上物资,深受本澳师生欢迎。是次活动将于本月廿五至廿八日举行,届时将由七十多名来自本澳各大、中院校学生和教师组成,赴贵州进行义教及探访当地的福利院。
(4)两岸研究生论坛揭幕
澳门日报
3
月
22
日
讯 一连四天的“第四届澳门大学两岸四地研究生论坛”于
3
月
21
日
揭幕,将展开一系列嘉宾演讲、主题论文报告会、领袖峰会及时政沙龙等,吸引近九十所内地、港澳台著名高校逾一百二十名师生参与,旨为两岸四地的研究生提供探索青年理想、交流成长经验的平台。
论坛由澳门大学研究生会主办,获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珠海笃仁贸易有限公司、澳门基金会赞助。21日上午九时假澳门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举行开幕式,中联办文教部助理李勇先,高教办职务主管黄月冰,澳大校长赵伟、副校长程海东等出席。
(5)澳生了解外交拓眼界
澳门日报
4
月
2
日
讯 “澳门青少年外交知识竞赛”获奖学生参访团于2日先后拜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外交部,并参观了钓鱼台国宾馆和访问了清华大学。
一行由外交公署公共外交和新闻部主任李楠、教青局青年厅长袁凯清、工联总会副理事长黄桂玲带领,获外交学会副会长卢树民,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洪磊,以及外交部港澳台司副司长侯悦及数名外交部青年外交官,以及清华大学对外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张磊等亲切接待,并座谈,向参访团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发展历史和现状、今后的外交战略,以及中国文化历史。使参访团学生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参访清华大学期间,有关部门特意请了来自澳门和香港的在校生,与参访团同学交流,分享在大学学习的状况和经验,为将来要来清华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建议。
(6)教育会组教师腾冲交流
澳门日报
4
月
2
日
讯 为加强澳门和内地的教育交流,中华教育会早前组织澳门班主任和公民教师参访云南腾冲多所教育机构。由教育会理事长陈虹任团长,中联办文教部助理程启银任顾问,团员来自本澳多所学校的廿五位教师,并获云南省教育厅负责人全程陪同。
一行先后到访腾越小学、腾冲第一中学进行教育交流,透过走访校园、入室听课,以及与两校教师、行政人员座谈,带来很多启发。其后,参访团还考察了腾冲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如开办书法、绘画、舞蹈、电子琴、钢琴、手风琴等特长培训班,也有举办师生书画作品展和各类比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发掘和培训特长。
(7)北大师生学粤语识澳文化
澳门日报
3
月
31
日
讯 由北京大学澳门文化交流协会及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合办,澳门基金会赞助的“二○一六年第十三期粤语班——那年那粤”于三月十九、二十、廿六、廿七日共四天在北大校园内举行,吸引近二百五十名师生参与。参加者除北大学子及老师外,亦包括邻近高校的师生和校工。该课程以教授粤语基本知识为主,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培养参加者对粤语的兴趣和学习技能,同时展现澳门文化的风采。据悉,本年是粤语班举办的第十三年,该活动在北大校园里已广为人知,深受学生支持。未来,北大澳协会继续举办粤语班及其他积极健康的活动,以弘扬该会“团结北大澳生,宣扬澳门文化,促进京澳交流,回馈澳门社会”的宗旨。
(8)教局强调非统考旨在减压
澳门日报
3
月
30
日
讯 教青局正推行课程改革,透过“课程框架”及“基本学力要求”规范各校教学内容。对于有家长忧虑落实“基力”加重学生负担,教育研究暨资源厅长黄健武指“基力”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及态度的基本要求,对比邻近地区要求不高,将有助降低校方以往过高的知识要求。强调“基力”实施不会衍生统考,冀家长放心。
中国新闻网
3
月
29
日
讯 由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主办、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承办的两岸国学书院项目,29日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启动。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主任王金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两岸国学书院为纯公益性质,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立两岸体验式交流平台;希望学员从传统文化中感悟建设婚姻家庭、承担社会责任的智慧。
据介绍,两岸国学书院项目将通过游学讲堂和驻学讲堂两种方式授课。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被聘为两岸国学书院名誉顾问。
(2)台报:台湾90后年轻人偏爱在大陆就业
中国台湾网3月29日讯 台湾《中国时报》3月29日发表评论说,不少人在台湾工作2、3年,受不了22K的低薪待遇,只能往外找新机会;更有不少是从欧美留学后直飞大陆。北上广有好多台湾年轻人,他们一致的选择都在大陆企业任职。
文章说,毕竟就业行情,换到大陆,确实好得多。毕业3到5年的工作者,在北京与上海,薪资区间为8000至15000人民币。这包括媒体产业,大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迅速,吸纳了大批两岸三地的年轻人加入,无论薪资福利、国际采访、能见度与影响力,一个又一个的出头故事,都已经让台湾媒体从业者羡慕。
至于当红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更不用说,小米、百度、腾讯、乐视、猎豹、APUS、华为、阿里巴巴、今日头条…,都正在全球化的扩张阶段,台湾人才“被磁吸”是必然的结果。
(3)台湾台大"北京大学日" 林建华冀学子有更多民族责任感
中国新闻网3月24日讯 “中华民族在过去一两百年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民族责任感,站在中华民族角度,树立自己的目标,对世界发挥更多作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24日在台北对两岸学子表达期许。
当天,“北京大学日”活动在台湾大学举行,这是时隔五年两校重启的第二轮大学日活动。率团到访的林建华发表主题演讲,并与台大校长杨泮池一道与在场的两岸师生交流。
据悉,除参加“北京大学日”相关活动,21日抵台的林建华还率师生代表团前往台湾政治大学、“中研院”、“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等机构进行交流,并看望了在台校友。
中国新闻网3月29日讯 由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主办、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承办的两岸国学书院项目,29日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启动。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主任王金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两岸国学书院为纯公益性质,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立两岸体验式交流平台;希望学员从传统文化中感悟建设婚姻家庭、承担社会责任的智慧。
据介绍,两岸国学书院项目将通过游学讲堂和驻学讲堂两种方式授课。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被聘为两岸国学书院名誉顾问。
中国新闻网3月30日讯 交通大学今年将迎来120周年华诞,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将共同开展12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合力打造“交通大学文化”。
“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共同创立。基金以“天下交大人”为主题,推出五大类筹款项目,主要用于支持五所交通大学开展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活动。
据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介绍,南洋公学、北洋铁路官学堂和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在120年的发展历程中,交通大学以“兴学强国”为己任,矢志于科学探索和追求真理,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杰出科学家、革命家、文化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
中国新闻网4月1日讯 以“文化传创聚梦青春”为主题的2016英才杯沪台英语专业大学生讲辩交流赛1日在复旦大学开幕。
本届讲辩交流赛分三阶段进行,依次是4月1日全天以The historic time that I wish to live in(我希望生活的历史时期)为主题的演讲赛,4月2日上午的辩论赛和下午的定题演讲及答辩。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东吴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等沪台九所高校的27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
首次来沪的台湾大学的选手庄英里表示,到上海参加这次竞赛希望借助讲辩赛的平台了解上海高校的英语专业同学运用语言的能力,与同龄人做些交流,当然也期待有机会观光,发现上海之美。
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1日讯 台湾已进入大学生多到“遍地走”的时代?是的。台湾“内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台湾拥有大学学历者突破500万人,拥有研究生学历者则有130万人。
台湾1111人力银行“2015新鲜人就业追踪调查”指出,近3年大学毕业的泛“新鲜人”(职场新人)中,有25%仍待业。而2015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35%还未找到第一份全职工作,同比上升6%。一面是民众平均学历逐年升高,另一面却是“毕业即面临失业”。
岛内就业问题为何产生,又该如何解决?台湾职场新人是继续深耕本土还是离岛发展?两岸青年发表如下看法:①学历贬值蓝领走俏;②薪资缩水西进大陆;③“害怕回家乡变得封闭”;④赚钱辛苦想好再来。
(8)2016年秋季赴港澳台交换生项目宣讲会成功举办
3
月
23
日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2016年秋季赴港澳台交换生项目宣讲会。宣讲会吸引了两百多名同学到场参加。
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彭韬老师首先简要回顾了我校与港澳台姊妹学校交流的大概情况,也介绍交换学习的流程及遴选考试注意事项等学生关心内容,并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疑答惑。随后,我校2015年春季赴港澳台交换生代表分享了在港澳台15所姊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即将报名港澳台交换的同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和信息。最后,彭韬老师做总结发言,他感谢同学们对港澳台交换生项目的关注和支持,表示交换学习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能让同学们有全新的学习体验与感受到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交融,收获喜悦与感动,并鼓励同学们踊跃报名参与该项目。
(9)2016年秋季赴港澳台交换生项目遴选活动顺利举办
3
月31
日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在国际文化交流园区3号楼举办了2016年秋季赴港澳台交换生项目遴选活动,此次参加交换生项目遴选活动的同学有近200人。
交换生项目遴选活动由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彭韬老师主持,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王琍主任出席。遴选活动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环节针对当前的时事政治,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想认识为主。面试环节由我校港澳台办与各学院老师负责,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遴选活动结束后,彭韬老师总结道:他感谢同学们对港澳台交换项目的关注和支持,表示交换学习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能让同学们有全新的学习体验,感受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交融,收获喜悦与感动,他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多这样的学习交换的机会。
2016年秋季,港澳台办将继续深化合作,拓展交流,着力牵好线搭好桥服好务,增进两岸四地青年交流与合作,为我校80名同学提供赴24所港澳台姊妹学校为期半年交换学习机会。
(本期责编:李元正 董珊 编审:柯常青 王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