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国际动态

教育国际动态信息2016年第2期(总第121期)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6-02-26   点击数:

一、国际动态

1、六所高校联合推动在线课程国际学分互认体系的建构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201624日报道,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就在线课程的国际学分互认体系进行会谈。这六所大学将试行设置学分互认体系,允许学生使用在线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学分获取学位。同时,这六所大学正探索建立新的联盟。在这个联盟中,每所大学的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都能获得合作机构的正式认可。该方案与欧洲学分互认体系相类似,即在欧盟范围内,大学承认本校学生在其他院校学习期间所获得的学分。然而,该学分互认倡导体系被认为是与在线课程相关的首例国际行动。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育与运营副总裁安卡•穆德认为,这个方案潜力巨大,但应认真仔细地考虑;同时,有必要制定表示不同课程标准的衡量与比较体系。这就需要联盟共同开发一个可靠的慕课测试系统,研制出用于测量每门课程质量与水平、检测每个课程学习模块入学要求的编码系统。

穆德认为,只有在慕课质量较高,由值得信赖的大学开发,以及在互相了解并且有过前期合作经验的条件下,这些大学才会考虑通过使用常规程序对慕课进行整合。穆德又解释道,假如联盟中的各高校愿意承认彼此的课程学分,这将大规模地扩大慕课的服务范围,提高其所带给学生的价值。例如,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提供了25门慕课,但一旦协议达成,大约200门慕课将会参与学分互认试点。

目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已经与这些联盟学校进行了学生交换项目方面的合作,而且意识到大学间学分互认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德国高校注册学生达280教育界呼吁政府增加投入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15-2016学年冬季学期,在德国高校注册的学生数量达280万,再创历史新高。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万,增长率为2.2%

280万大学生中,有2/3在综合性大学学习,1/3选择了应用科技大学,其中女生比例为48%,而在新注册入学的学生中,女生比例更是达到了50.2%

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53%,而34个经合组织成员体的平均水平为60%。在经费投入上,德国也尚有进步空间:目前,德国投入于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和继续教育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而经合组织成员体的平均值为5.3%

为此,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大学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负责人纷纷呼吁,应对德国教育给予永久性的高投入,以保证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咨询服务等基础设施满足学生数量增加的需求。

3美国公立高校注重能力本位教育

美国一个非营利组织公共议程(Public Agenda)近期报告显示,目前美国高校中有近600所已开展或正计划开展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项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僵化的学时制度,以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能力的掌握水平来衡量学生。

在该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中,179位受访者根据各自院校开展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反馈,结果显示,在开展能力本位教育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中,比例最高的是公立院校,特别是地区性综合大学和社区学院,排在其次的是非营利性私立高校,营利性高校的比例最低。

关于对能力本位教育的认识,9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一套有效的考评体系,培养更多在专业能力方面对未来做好准备的毕业生。在实践中,受访者几乎一致认为,对某一专业的能力提出清晰的界定和标准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某领域内的基本知识,以及可推广至其他领域的理论、技术和行为,但仅有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实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的障碍还包括,近40%的受访者表示难以针对能力程度建立一套可行的教学数据体系,25%的受访者认为难以推出合适的教学收费模式,因为目前学校收费或奖学金设计都与学时相挂钩。

报告认为,能力本位教育推出已有40余年,但此次调查是第一次以能力本位教育为专题,详细展示了此类教育的模式、实践与挑战。(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李琦)  

4、英国50年来首次批准文法学校扩建

  日前,英国教育大臣尼基•摩根宣布,政府批准肯特郡的一家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的扩建申请。肯特维尔德中学(Weald of Kent Grammar School)获准在肯特郡的中产阶级聚居的塞文欧克斯(Sevenoaks)建立一所“卫星学校”,计划在2017年秋季开学,招收450名学生。

  这是英国政府50年来第一次批准文法学校扩建。这引起政界人士、教育专家议论纷纷,因为1998年出台的《学校标准和框架法》(School Standards and Framework Act 1998)规定,维持公立文法学校数量,不再新建文法学校。但肯特维尔德中学强调,该分校不是“新校”,而是同一所学校的“扩建扩招”,校长仍然是同一个人。摩根也表示,该分校是“确确实实的扩建”,是“一所学校,两个校址”,为这所学校“开绿灯”,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文法学校政策上的改变。

  英国文法学校最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了。现代概念的文法学校是从二战即将结束时开始的,旨在战后重建英国公立教育的《1944年英国教育法》把英国的公立中学分为两大类型,文法学校与现代中学(secondary modern schools)。文法学校注重传授知识,为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现代中学则侧重传授技能,为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做准备。这样的教育体系实际上把学生分成了两大类:一类准备上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一类被视为能力有限,将来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在20世纪50~60年代,这种择优分类教育体系受到很大质疑,反对者认为它加深了英国的阶级分化,并加大了中产阶级的特权。1965年,工党政府下令地方教育当局逐步废除文法学校,将两种类型合二为一,都办成普通中学(comprehensive schools),学生就近入学。但一些地方教育局(主要由保守党把持的地方政府)抵制取消文法学校,有些地区(主要由工党把持的地方政府)的文法学校被全部废除,有些地区则保留了一些。

1998年,工党政府通过了一则新法案,以法律形式禁止成立任何新的以考试择优录取为招生原则的文法学校。因此,英格兰现存的163所文法学校(苏格兰和威尔士已全部取消)就成了令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的“香饽饽”,入学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英国的中小学都没有全国统一教材,文法学校的入学考试由学校出题,考察学生的能力各有侧重。文法学校的考试内容和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内容是“两张皮”。而公立小学没有为学生辅导准备考文法学校的义务,更没有升学指标压力。于是,部分家长就选择了“曲线救国”的道路:孩子在公立小学上到三年级后,转到私立的“预备”小学(preparatory schools)。这类私立小学为希望考公立文法学校的孩子制定量体裁身的专门辅导,可以具体到针对某一所中学。许多文法学校都有优先录取本区内考生的政策,于是就有家长不惜卖房、搬家,或在学校附近租房,以求增加孩子的录取机会。一所重点中小学附近房子的价格差达10%~15%。还有些家长会为孩子请家教。  

英国智库财政研究所(IFS)与剑桥大学、约克大学的学者联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英格兰文法学校中,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差距令人震惊,贫困家庭的孩子数量只占文法学校学生总数的2.7%。反对者说,文法学校已经成为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绊脚石。这也是英国教育部批准该文法学校扩建引起的担忧。

5、俄罗斯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将获得更多自主审定人才的权力

俄罗斯教科部拟在“顶级大学”框架内赋予若干大学、科研院所授予副博士、博士学位等更多自主权。俄罗斯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菲力波夫指出,对俄罗斯《学术法》的相关修订工作已准备就绪,俄罗斯司法部正就此进行协商。目前,仅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拥有这项权力。在提交的修订案中,被列入“顶级大学”的大学、科研院所将逐步获得这项权力。俄罗斯教科部拟赋予这些大学、科研院所自主审定学术、科研及教学人才的权力,并依据审核结果向这些人才颁发国家统一的学位证书。这些院校将有权自主安排学位论文答辩。

6、全球德语学习人数增加歌德学院发展迅速

歌德学院主席雷曼在于德国柏林召开的年度记者会上表示,全球各地学习德语的热情持续高涨。2015年,约23万人参加了歌德学院的海外课程,较2014年增加约1万人;德国境内歌德学院的就读人数约为4.5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

雷曼表示,鉴于持续的难民潮,歌德学院2016年的工作重点将依然是为移民和志愿者提供相关课程服务,具体内容可在歌德学院官方网站(goethe.de/willkommen)进行查询。他强调,学会德语是融入德国社会的关键,所有人都要清楚这一点。

歌德学院秘书长艾伯特(Johannes Ebert)表示,2012年以来,歌德学院加强了与叙利亚周边国家的联系,已在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和土耳其开展了大量工作,直接向难民中的儿童和青年提供文化教育课程。

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其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并加强国际文化合作。除此之外,通过介绍有关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

建立于1951年的歌德学院发展迅速,目前已在全球98个国家设立了159所分院,2015年的经费投入约为3.66亿欧元,其中,2.32亿欧元来自德国联邦外交部的拨款,1.34亿欧元为其课程和考试等自有收入。

7、金砖国家教育部长: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合作

据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网站20151118日报道,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长布莱德•恩齐曼德与金砖国家的教育部长们签署了重要协议。该协议旨在协调区域内共同利益,为成员国未来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项协议的内容涉及通识教育、教育政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等领域。协议尤其强调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对于年轻人的重要作用。

布莱德•恩齐曼德说道:“我们需要合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质量,合作意味着我们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成立工作小组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我们分享彼此的经验与理念,相互借鉴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的方法与手段。”

布莱德•恩齐曼德还表示,希望成员国能够更加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他认为这是金砖国家的关键战略领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将会给年轻人带来更多的机会,从而有利于解决失业、不平等、贫困等问题。

二、他山之石

1、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式开学

222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在雪州雪邦沙叻丁宜校区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标志着中国大学第一所海外分校正式开始办学。

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在分校新落成的多功能大楼内举行。出席典礼的特邀嘉宾有首相对华特使兼马中商务理事会主席丹斯里黄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博士。同时出席典礼的还有为分校慷慨捐赠的特邀嘉宾,包括郭鹤年先生的代表郭孔华先生、IOI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李深静、YTL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杨忠礼和征阳集团执行主席拿督戴良业。我校校长朱崇实,副校长邬大光、叶世满,马来西亚分校校长王瑞芳,校长助理张建霖也一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以陈嘉庚校主“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勉励全体师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江云宝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以及能源学院院长李宁教授也在昨日以一场学术盛宴——公共学术讲座祝贺分校起航,彰显了厦大一贯坚持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并重之策。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将秉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通过课堂教学、各种学术和实践活动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教育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分校的毕业生将获颁厦门大学学位,受马来西亚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双重认证。毕业生将拥有在两国就业或升学的机会。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在马来西亚当地按私立大学注册、管理,但是,厦门大学庄严承诺,分校将秉承陈嘉庚先生崇尚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带走一分钱。办学过程中若有结余,将全部用于分校的学术研究和学生奖学金。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建设得到了中马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支持。两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捐助是对分校建设的有力鼓舞和推动。分校将努力成为一所教学与科研一流、融合多元文化的国际性大学分校,竭诚培养有尊严、有智慧的青年才俊,使他们成为良好的区域公民,为马来西亚、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的福祉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2、清华大学与匹兹堡大学合作建立创新研究中心推进技术产业化

近日,清华大学与匹兹堡大学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一项旨在通过多领域的合作来推动研究和商业化的协议,合作建立创新研究中心,支持两所大学的创新创业活动。

根据协议,匹兹堡大学创新研究中心将在清华大学举办有关匹兹堡大学创新-商业化方法及相关主题的研讨会;两校还计划在北京举办半年度的技术展示,为中国战略伙伴提供评价两校创新产业的平台。此外,两校也将对各个行业的商业化机会进行全方面考察,双方更加鼓励各自的教师,学生及员工参与合作机构的商业计划比赛及其他创新与创业活动。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金勤献说:“清华与匹兹堡大学都非常重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都在致力于把教授们的研究成果产业化,我们有共同的追求。希望通过合作,双方的学生能共同创新创业、教授们能进行更多的合作研究。”

“这种合作关系可以协同双方的优势,并且为匹兹堡大学与中国一流大学共同建立一个培育教师、员工和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的全新合作教育模式开创了先河,”Marc Malandro,匹兹堡大学创新研究所(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Innovation Institute)所长这样说道  

“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使得匹兹堡大学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sian Studies Center)代理主任James Cook 提到,“这也是匹兹堡大学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全球学习和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个全新的创新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与匹兹堡大学第二个重要的合作项目。清华大学医学院与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早在2011年就开展了合作教学与研究项目,每年都会有来自清华的医学生赴匹进行为期两年的生物医学学习与科研训练。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50名的清华学生完成了在匹兹堡的学习,回到北京继续进行他们的医学课程学习。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不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匹兹堡大学在2013年建立了创新研究中心,不仅服务于有兴趣将校内的研究成果市场化的创新者,也为外界投资及工业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服务。

3、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

223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朗润园会见了到访的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UNOSSC)主任Jorge Chediek,双方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就合作的方式和领域进行了深入务实的讨论。

双方一致同意,未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建立南南合作与经济转型领域的全球研究协作网络。倡议建立“全球结构转型研究共同体”,吸纳各国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二是加强研究成果的共享、交流和传播。合作开展国别研究和案例写作,分享成功经验;通过多种方式、共同促进双方研究成果的发布和推广,包括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发表和出版资源、积极参与其它研究机构举办的相关活动等。三是推动经济转型理论的实际应用。探索新的理论模型,并在发展中国家试点推行、实地检验,获得扎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实现理论的落地。四是动员和整合资源,为经济转型研究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相互配合,为南南合作和经济转型争取资金支持,助力可持续研究。

林毅夫教授在致辞中说,继1月拜访纽约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并就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后,双方一直在快速而富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合作事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是这一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一页,为双方的正式合作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UNOSSC拥有广泛的联络和支持网络、丰富的经验和专业化的精神,是很好的合作伙伴。Chediek主任表示赞同,他说,相信双方一定能使合作不只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实实在在地推进各个项目,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出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

Chediek主任一道来访的还有UNDP政策与项目支持局南南合作首席专家王晓军、UNDP中国办公室主任Agi VeresUNOSSC发展方案与科技交流部部长刘弘。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徐佳君也参与了会谈。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成立于1974年,是联合国南南合作系统的核心协调机构和独立实体,接受联合国大会(GA)以及UNDP的任命和指导,主要职能是协调和整合联合国系统内各机构和其他国际发展机构的与南南合作相关的努力,充分利用其广泛的联系网络和政策、制度积累,支持和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进程。由它主持和主办的平台和活动包括全球南南发展学院(Global South-South Development Academy)、全球南南发展博览会(Global South-South Development Expo)和全球南南资产和技术交流网络(South-South Global Assets and Technology Exchange)等。

4、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到访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从事“一带一路”研究工作

近期,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Djoomart Otorbaev)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开展“一带一路”专项研究工作。

奥托尔巴耶夫前总理在我校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专题演讲,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等5国)实现有效对接的问题,尤其重点阐述了从“中国-欧亚经济联盟5+1合作机制”入手,促使“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实质性结果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战略和行动计划;提出了从“5+1”逐步向“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以及进一步向其他地区扩展和推进的基本思路。

奥托尔巴耶夫前总理在演讲中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认为其核心理念在于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十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相关国家的进一步合作与联系。“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亚洲不仅是追随更有可能领导世界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这将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同时其他相关国家也将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更快发展。因此,沿线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与行动的过程应该类似于加入亚投行一样积极主动。他表示,希望将其主要精力花在研究“一带一路”问题上,与北师大及其新兴市场研究院密切合作,在这方面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利用其在中亚和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力,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项目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以及在中东欧国家的有效实施和取得好的效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也鼓励北师大师生充分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引领“一带一路”研究,做出好的成果,为政府决策服务。

经过10天的调研,奥托尔巴耶夫前总理和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已就“一带一路”问题形成了2篇政策建议稿,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会在其指导下陆续完成。

访问研究期间,奥托尔巴耶夫前总理还就“一带一路”问题与国家发改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中国社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研讨,受到普遍重视与欢迎。

吉尔吉斯斯坦既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也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其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之地;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而且与我国新疆密切毗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5、上海-英国教师交换项目助力英国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据英国《卫报》于近日报道,专家指出,在英国学校使用上海数学教学方式的政府实验计划可能很快能使英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排名提升至26位。这项颇具争议的实践或将在4年内显著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成绩。

南安普顿大学教育学教授大卫•雷诺兹表示,在上海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下,英国学生可以在下一轮,即2018年的PISA中获得更好的分数。

英国教育部已经开始了第二年的上海-英国教师交换项目,旨在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技能。目前,上海学生在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测试成绩排行榜中位列第一,而英国学生的成绩处在第26名之后的位置。

201511月,近70名上海数学老师在英国中学开展工作,展示他们的教学方式,即涉及全体成员的互动式教学。

2015年,英国15岁的中学生参加了PISA测试,结果将于2016年公布。“这将很快显示出上海教学方式的效果,”雷诺兹教授说道,“但在2015年的PISA测试结果公布后,我们可能会进行讨论,以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改进。”

6、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启动建设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模式

据国际在线网站20151216日报道,由以色列理工学院和汕头大学合作建立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启动仪式于当日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

据悉,中国教育部于20154月正式批准筹备设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定位为创新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将全面引进以色列理工学院优秀的学术系统、学术标准和学科优势,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国际公认,集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为一体的高等院校。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的启动建设标志着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工作又取得了新突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两种文化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标志性合作项目,将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的标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学府和国际性区域创新中心,成为中以两国合作的重要平台。

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李嘉诚表示,科技和创新是建立个人和集体财富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有内涵的教育和健全的法制,才可期待创新能力和创新信心增强,使其成为打造自主、公平、快乐和丰盛未来的核心动力。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中方候任校长李剑阁在致辞中表示,有信心和各位同事一起,提倡独立自由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学习风气,移植以色列“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创新基因,在中国广东省培养世界前沿理工人才。

三、外事新闻

1、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获批数取得新突破

近日,从国家留学基金委获悉,今年我校“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获批共计18个,资助名额达51人。我校优秀获选学生将享受全额奖学金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18所国际知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

“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旨在选拔优秀本科生赴国外一流大学或教育机构进行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学习,满足国家急需专业、学科领域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自2012年我校首次获批1个项目(2个名额)以来,在学校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引导下,外事处加强谋划与统筹,获批项目数量和选派名额快速增长,在全国师范院校和湖北省内均位于前列。

目前我校“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涉及的学院有城环学院、物理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科院、法学院、心理学院、化学学院、信管学院、数统学院、经管学院共16个学院,外事处即将会同有关学院开展选派工作。

2、堪萨斯大学音乐学院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222日至25日,美国堪萨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罗伯特•瓦泽尔(Robert Walzel)教授一行来访我校。来访期间,副校长李向农会见代表团一行,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常务副院长田晓宝、副院长康瑞军以及外事处处长柯常青等相关负责人就双方合作举行会谈。

孙永祥介绍了音乐学院的办学历史和目前概况。他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1929年成立,至今已经整整87周年。在音乐学院的发展历程中,美国籍教授和音乐教育对音乐学院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孙永祥提议,双方在学生交换、教师互访、音乐教育合作、研究生的培养以及艺术实践交流五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罗伯特院长介绍说,堪萨斯大学成立于1865年,音乐学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堪萨斯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学系尤为出色。他赞同孙永祥书记的提议,并表示双方的合作可以从切实可行的联合开设全英文课程、举办音乐节等具体项目入手,逐步推进双方的艺术交流和人员往来。

柯常青简要回顾了两校的合作历史,强调了学院间建立务实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学校外事处在“十三五”期间将积极鼓励学院建立友好姊妹校,并通过国际化经费予以支持。他说,鉴于我校与堪萨斯大学的合作历史,双方应考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推动两校的合作与交流。

会谈前,我校音乐学院特聘罗伯特院长为我校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孙永祥、田晓宝教授共同为其颁发聘书。代表团此行还为我校音乐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开设了为期两天的大师班课程,并与弦乐系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堪萨斯大学位于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建校于1862年,是美国大学协会(AAU)六十位成员之一。其特殊教育、城市政策与管理等专业在全美名列前茅,并在公共行政、职能治疗、物理治疗、公共关系、社会工作及航天工程等领域享有盛誉。

3、华中师大国风雅歌艺术中心范竞马参加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演出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国风雅歌艺术中心主任、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应邀参加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演出。

在埃及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6年“中埃文化”开幕式,共同观看了中埃艺术家联袂献上的《两个伟大文明对话》主题演出,中埃两国文化部长现场主持启动仪式。

华中师范大学“国风雅歌艺术中心”主任、中国雅歌倡导者范竞马教授受中国文化部邀请参加演出,作为当晚晚会压轴节目,由范竞马教授与埃及艺术家共同演唱《凯旋进行曲》和《今夜无人入睡》,现场由埃及开罗歌剧院交响乐团伴奏、开罗歌剧院合唱团伴唱。演出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和塞西总统亲切会见了艺术家,祝贺演出成功。

十八大以来国家尤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而范竞马教授倡导的“中国雅歌”恰逢其时,他希望通过考究的语言和诗意的吟唱,提升到融高贵语言和典雅歌唱于一炉的圆融境界的中国艺术歌曲,命名为“雅歌”,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2015512日,“中国雅歌”倡导者,著名歌唱家范竞马、著名作曲家邹野正式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并分别担任“国风雅歌艺术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国风雅歌艺术中心,是“雅歌”诞生以来,首次在中国高校成立的一个集学术研究、艺术表演、教学实践为一体的机构。

据了解,我校高度重视“国风雅歌”发展,下一步将以“国风雅歌艺术中心”为主体、以学科交叉发展为思路,重点围绕国风雅歌艺术呈现形态、雅歌诗词文学、雅歌古诗词历史、雅歌歌曲词谱多国语言翻译、互联网+艺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打造学科高地,推进“文化强国”。

四、港澳台动态

我校与港台姊妹校2016年春季交换生项目顺利开展

2月中下旬,我校与港台姊妹校2016年春季交换生均已顺利报到入学。

本学期,台湾有5名本科生来我校学习,她们来自高雄师范大学、中原大学、实践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分别在数学与统计学院和教育学院学习。副校长彭南生会见并宴请台湾交换生,祝愿她们在华师学习生活一切顺利,取得进步。港澳台办举行了交流欢迎会。彭韬老师介绍了武汉及华师的情况,在选课、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并希望学伴们与交换生多交流沟通,使她们更好地融入我校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我校派出了72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分赴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19所港台姊妹校交换学习。其中,校际交换生68名,新闻传播学院院级交换生4名。

香港

教局︰“认读简化字”列课程无政治意图

香港文汇报216日讯教育局近日就更新中文学习课程领域课程作咨询,却被部分人扭曲和炒作成“以简化字取代繁体字”,教育局方面15日再次在网页就事件澄清5点谬误,包括强调将“认读简化字”能力列入课程没有任何政治意图,重申学习简化字是合乎学生终身学习的利益。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昨日在其个人面书上直指,有团体多次歪曲事实、借题发挥、制造混乱,不断引起社会纷争和混乱,期望公众能认清事实。

台湾

1、台湾实践大学校长:今年将继续扩大赴陆台企实习

中国台湾网219日讯台湾海基会18日召开台生座谈会,有台生分享大陆实习及就业经验,认为“实习就是就业的快捷方式!”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对此高度认同。实践大学去年有31名学生去上海台资企业5个月“带学分实习”,开创赴陆实习新模式,其中16人留下来工作,第二批又去了9人;今年该校又有45人去大陆台企实习。

陈振贵表示,现在能在大陆存活下来的台商体质都不错,也急着找台籍接班人;他鼓励台湾学生扬弃意识形态,“去大陆看看”。

2、台大学校长:望两岸教育政策能够“维持现状”

东南网219日讯“台生就学及就业座谈会”18日在台北海基会大楼举行。

媒体询问,今年5月民进党“政府”上台后,陆生来台会不会受更多的限制?林中森表示,目前台生到大陆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但陆生来台受限比较多,但也慢慢在放开,他相信新“政府”未来会朝和平发展的方向来推动。

台湾私立技专校院协进会理事长、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18日也出席座谈会,他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蔡英文上台后,两岸教育政策会不会改变,现在只能臆测,真正要明朗下来得等新任“教育部长”上台。不过他期待未来两岸教育政策能够“维持现状”,让陆生可以继续在台学习,让两岸年轻人可以继续交流。

3、台生回“娘家”谈在大陆就学:眼界变广

中国新闻网台北218日讯海基会主办的“台生就学及就业座谈暨春节茶会”18日在台北举行,大陆各地台生及台相关部门人士共120余人出席。

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座谈会上致辞,期许两岸青年交流往来,增进彼此的了解,成为两岸和平繁荣的推动者。

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就读的台生刘爱琳介绍,在大陆学习,虽然饮食等方面稍有不便,但学习气氛很浓。她希望借由在大陆求学经历,未来可在两岸法律纠纷的案子上发挥所长。“回来以后,和台湾同学交流,发现其实我去了大陆以后,眼界变广”,刘爱琳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即便重新选择,她还是会到大陆求学。

(本期责编:曹璐萍彭韬编审:柯常青